第184部分 (第1/4页)

就技术而言,水陆神厢除了能在水上浮起之外,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它的重量了,1500米长仅250吨重,不用说,炼金术士阁下一定用了不少珍贵的材料,否则它也不值8200万枚金币,真换成人民币的话,这笔钱都够建一条大秦线了。

停车场也放不下30节车厢那么多,于是一直拖到晚上,再找拖车挂上临时拼凑的板车,将它们牵引到临近的江泾仓储区去。拖车和板车多是从军队里弄来的,有些是他们运输坦克的制式装备,有些是江宁的工程团自己改装的。要不是陈易的身份,别说弄不到这些装备,运输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小的麻烦——交警直接在远处封锁了道路交通,几乎可以算是严重违规了。

当然,为了领导或者领导的子女违规,那是权力人士最大的幸福,挂着橄榄枝的交警队长甘之若饴。

……

第三百零四章 超长货运列车(2)

经过测试,水陆神厢能够装满钢筋和铁锭而移动自如,不知什么合金制作的轮轴虽然吱吱作响,但维持个每分钟300米,也就是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却不成问题。

当然,在这种状况下,它的水上功能肯定是没用了。

要装满45万立方米的车厢不是件简单的事,当然,这是要看对谁来说了,就陈易而言,在江宁仓储区,动用近千名武馆职工和近百辆叉车、推车、吊车和卡车,装卸速度还是相当快的。武馆经过了半年多的发展,虽然花掉了不少钱,但总算是有了一定的帮助。

根据职工们的忠诚度和受控制力的不同,他们可以很方便的安排他们进入某一项目进行工作,装卸也是如此。

不过,对陈易来说,真正要解决的还是陈氏大卖场的问题。最初他是单人上路,背个大包,带三个箱子,在地铁站进出都没有大问题,后来建卖场的时候,也就是利用一番地下停车场的隐蔽性,几辆卡车算是多的了,现在却不行了,江泾服务区虽然就在附近,可滨江路毕竟是繁华地段,凌晨也总有车经过,不能每次都搞封锁,好像每天都有杰出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逝世似的。

横在陈易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卖场二楼以上的数百商家,做生意讲究熬码头,如今好不容易熬出了码头,让人家立刻离开显然不行,就算是给钱,那也非得足够他们熬出下一个码头才行——这笔钱的心理价位乃是正常人都不愿意支出。

陈易找来几个下属公司的手下商量,却是方重经常搞资本重组,相当有经验的道:“既然准备把楼拆掉,那就开个危楼证明好了。”

“才建好的楼就成危楼了?谁会相信?”唐雄飞在电话里奇怪的道。

“你离开中国太久了。”方重一晒,道:“随便一个处级单位就能开出危楼的证明,打通关节才要几个钱。等证明一到手,咱们按照合同上的违约金赔钱给商户,然后立刻把楼拆掉,到时候谁能证明那不是危楼?”

唐雄飞摇头不吭声了,他如今在华尔街,玩的都是违背道德和良心,但不违背法律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参与的。

陈易没有当冤大头的意愿,能在城市中心租到店面的商家,七拐八拐的总有各种关系,一旦玩拆迁之类的事情,往往会要价到对方吐血方停,他在别人眼里指不定是何种品牌的肥羊。

简单考虑了一下,陈易便道:“也好,我们可以在违约金的数字上增加一点,别让人家吃亏。”

“不行。”方重立刻否定,劝道:“陈先生,现在的人哪有不精明的,您一加钱,他们反而觉得有问题,更不会卖了。其实陈氏大卖场建在老地铁站上方,地基不稳什么都能拿出来说,怕就怕拖的时间长了。”

唐雄飞嘟囔道:“给钱不就快了?”

“你能给多少?他们的租金一年也许是5万块,现在违约金赔他们5万块,但你只要露出一点软弱,他们扑上来就要你50万,你给是不给。”

“怎么能是50万?”。

“他们会说,我现在一年赚50万,你要拆楼了,自然要补他们一年的利润。”

“拆了可以再去别的地方赚钱……”

“管你。拆迁就是这样。”方重不屑的哼了一声,他与各种开发商或者公司合作多年,尤其清楚城市拆迁的困难。这个时代,越是赤贫的人越是吃亏,例如农民、下岗工人,连有限的赔偿款都可能拿不到,但若是换做是在江宁市中心的商家,那拆迁者面临的将是各种自以为中了彩票的上窜下跳的民众,稍不留神就要赔本赔名声。

陈易摸摸脑袋,道:“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