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庵钟衩鬃鏊橇希�娜纷����窃谒婧蟮牡诙�辍⒌谌�辏�侍獾娜烦隼戳耍�┟竦闹沓粤苏庵炙橇喜怀と猓�谑钦庵炙橇显僖猜舨怀鋈ァD且荒杲�鞫ǖ氖�500万的利润,结果他们创造了1400万的利润,赚了很多不该赚的钱,但随后这个省的销售比其他省要少,可以说是成倍数的损失。这是刘永好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的教训。

“希望”牌饲料逐渐在中国猪饲料市场站稳脚跟。许多年后,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受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央视同时邀请刘永好作为嘉宾。许多下属都觉得这样去是给昔日的手下败将当“绿叶”,非常没面子,但刘永好并不这么认为,他说,“正大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好好向人家学习”。而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也曾经当着刘永好的面感慨地说:“其实正大的饲料事业是集团最拿手的,也是成功的,特别是在中国有过一段辉煌的成功,但是因为我们没有跟着时代、跟着中国的发展变化而与新希望之间拉大了竞争空间。”

二、打通农业产业链(1)

2005年7月,在新希望总经理大会上,刘永好宣布采用战略委员会的建议,首次提出了成为世界级农牧企业的愿景,并定下目标:10年之内把新希望打造成一个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农牧业产业帝国。

时至今日,新希望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牧业产业集群,也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供应商之一。目前,新希望已具备2000万吨饲料生产能力、亿只家禽加工能力、750万头猪加工能力。刘永好的愿望是,力争在2010年,让全国13亿人民每人每年吃上一只新希望生产的鸡(或鸭)。到2012年做到年产20亿只鸡(或鸭),力争超过年产22亿只鸡(或鸭)的世界第一的美国泰森,成为世界级农牧企业。

1。愿景:世界级农牧企业

尽管刘永好曾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但低调实干的刘永好对这些虚名向来不关心。相反,每次想到泰国正大、美国泰森这些世界级的农牧企业时,他总觉得自己的新希望矮了一截。

美国泰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35年,总公司位于美国阿肯色州。泰森公司于2001年与美国肉制品加工公司IBP公司合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鸡肉、牛肉、猪肉供应商及生产商,也是最大的牛皮和猪皮生产商,泰森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泰森在美国鸡肉市场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现列世界《财富》500强中第二大食品公司。目前,泰森的生产能力是年产22亿只鸡(或鸭);年销售额在200亿~300亿美元。

美国“泰森”食品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善的客户服务培训、强大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支持。其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也是麦当劳和沃尔玛的全球合作伙伴。2001年5月,泰森公司与山东诸城外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立了山东泰森大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优质的深加工鸡肉产品。由此,泰森的食品开始踏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泰森食品为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餐饮企业供应鸡肉类产品。

新希望以饲料行业起家,作为一家以饲料生产为主的农牧企业,自2000年以来,在经营饲料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饲料行业竞争加剧而对饲料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饲料行业的销售利润率越来越低,从10%下降到约4%,仅仅略高于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息。同时,新希望的扩张速度也日益放缓。

新希望该如何发展才好呢?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刘永好手头已积攒下来几亿元的资本金,继续往饲料行业里投显然已经不能带来更多的回报。为此,刘永好带着这个困惑特意去拜访了美国的同行。在那里,他找到了新希望的榜样。美国饲料企业泰森由于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成功转变为美国养殖产业的巨头。2004年春节,刘永好又到他的老对手——泰国正大集团老板谢国民家中做客,正大集团从饲料到食品的产业模式也给了他深刻的印象。

游历归来,刘永好总结出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经验就是,世界成功的农牧业企业都是通过打通整个产业链,把流失在各个环节的利润“捡”回来,才实现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率的提升。泰国正大集团、美国泰森走的就是这条路。通过观察和了解,刘永好意识到,新希望之所以难以扩大规模,原因在于,中国农村传统农业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农民都在干“个体”,没有实行规模化生产,依靠单打独斗的养殖户很难扩大再生产。饲料业的规模要得以扩大,建立在采取规模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