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金宁从陈琳那学了很多关于这个产品的推广经验和销售技巧,这次去广州一定要好好展示一下。非典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广州似乎早已忘了曾经的疼痛,后来通过聊天才知道,广州本来也没觉得有多痛,非典期间也基本没人带口罩。不像北京似的,非典时四九城到处都是带口罩的,那会所有人都带口罩,不带口罩的人大家会像对待怪物一样敬而远之;外地到北京来的人,知道的是北京非典了,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是进了一家大大的医院呢!

金宁出了机场就直接打车奔岗顶,广州当时的机场还在市区里面,没用多会就到了岗顶。不过就是这没多远的路还是让金宁记忆很深,广州的路大多都修在高架桥上,本身就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没想到广州的出租车司机更厉害。金宁刚上车的时候没注意,坐在副驾位置上给女人们发短信,发着发着他就觉察到有些不对劲。在经过一段路的时候,他看到司机转弯、变道、下坡、超车还在猛踩油门,超车的地方还在高架桥上面,目光越过围栏看到的都是高矮不等的楼房;金宁吓的脸都白了,赶紧把手机放起来,两手抓住车窗上面的扶手。金宁马上把自己的担心跟司机说出来,这回可好,不说已经很快了,对于金宁而言;司机一听觉得他开的快了,他更来劲了。告诉金宁,电视上看到的特技都是假的,只有他们的开车方式才是真正的特技。人往往有一种逆反和炫耀的心里,这样经过金宁这么一说,司机在这两种心里的作祟下狠狠的踩着小捷达的油门;到了岗顶,金宁都快下不来车了。

广州分公司的小黄接待了他,先安顿到酒店,然后带他去喝午茶。金宁还纳闷,大中午的跑了半天怎么不吃饭,喝什么茶呀!原来广东的喝茶就是吃饭,看来这次还真是长了见识。第一次喝午茶还真的不适应,上了很多金宁叫不出名字的点心和小菜,当然也喝了很多茶水,肚子感觉上好像很饱,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茶水。

喝过午茶,小黄把他带到公司一一认识同事,见到了分公司总经理小李。

小李是公司为数不多的几颗新星,年纪比金宁还要小三岁,不过已经做上部门总经理五年多了;当年基翔代理长城硬盘的时候小李就是那个部门的总经理;虽然是老总一级的,小李和金宁还是很谈的来,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小李老家是北京的,北京来的同事,他总是很热情。另外从总部来的人,多少还是会有些不为人知的小道消息的。

正常情况下,每次金宁出差到了当地先是要由当地的同事陪着逛完电脑城及自己部门产品的代理商,IT产业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演变和进化,已经形成了很集中的经营和管理形式;全国各地从沈阳的三好街,到北京的中关村再到郑州的科技市场,到最南边广州的岗顶,几乎囊括了所有与IT产业相关的配套和服务产业。因此想在短时间了解一个地区的电脑行业,只要到这些集中的地方去看看就可以知道七八成。正因为这样金宁每次几乎都是用半天时间把这些地方先逛完,这次他听从了王总的意见没有急着去看市场,而是选择了和小李聊天。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小李不仅仅对于这个产品的状况了如指掌,而且还对广州市场未来的方向有清醒的认识,金宁已经非常熟悉这个产品,可是对于广州乃至广东市场他几乎给不到小李更好的建议。金宁从这一个下午的谈话中认识到了几个问题。

一、所谓少年得志这句话是有一定歧义的,小李是80年的,不到20岁在一个上百人的公司做部门总经理,多少会被冠上神秘的色彩;通过与小李的聊天金宁觉得,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和努力分不开的,小李之所以能当部门总经理包括现在负责国内除北京、上海以外的最重要的市场――广州,是和他做事的认真程度分不开的;来之前金宁也只是在网上碰到小李打了一个招呼,说自己要来广州出差,让他有时间留意一下类似的产品;小李不仅仅是了解了相关的产品,对于自己的产品他也很清楚;这让金宁不得不由衷的感到佩服。

二、就是小李的管理方法也很让金宁折服,金宁是中午一点半左右到的公司,一直和小李聊到接近下班快五点半,小李几乎没接到什么电话,基本没什么人过来问他工作的事情,他也很少出去兄弟们日常的工作管理。金宁很是不解,就问小李为什么会这样子?小李笑笑没有证明回答金宁的问题,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我李楠什么都能干,还要他们干什么呀?那兄弟们如果做的不好怎么办呢?金宁仍旧不理解,继续追问;首先我会在单独的时候教他们工作的方法,另外你别忘了不管出了什么问题,他们都可以推回给我,毕竟还有一张牌没有打出来,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