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这种事,大将军决定再也不干。

当他知晓小刀差点就为自己一手调训出来的蔷薇将军所奸,而两姐弟均为冷血所救之余,他在震怒之余,又有两个反省: 一是于春童不愧为自己一手调教的人物。他知道最危险处就是最安全所在的道理,所以,改名换姓,接近自己身边。要不是这件事,自己居然还一直不知道,身边竟有这样的敌人!

——因此,既然有一个这样的“危险人物”,可能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他绝不能让这种情形再发生下去——也就是说,如果有这种人物在自己身边,他绝不能纵容、放过。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二是冷血虽然一照面就煽动老渠乡民对抗自己,但他也一上阵便救了自己的儿子、女儿,这种“人物”,大可以“收为己用”。

——对出类拔萃的人材,要是不能收为己用,最好还是杀了。

对付敌人,大将军一向只有三个方法: 一是收揽。

——收揽就是把敌人变为朋友。

二是杀了。

——死人就不是敌人。

三是摧毁。

——摧毁一个人比杀了更绝更毒更兵不刃血:摧毁的方式则可以用逐渐的腐化、正面的打击、侧面的孤立、背地里挫折之。

这道理就跟报仇一样:你一刀砍杀仇人,仇家不过一死了之;可是你废了他,他还得痛苦的活下去——摧毁一个人绝对要比杀死一个人来得要命;不过,摧毁敌人并不比杀掉敌人来得有保障:因为给摧毁掉的敌人(就算是彻底摧毁),只要未死,难保不能在机缘巧合、天时地利人和下得以重苏!

不过,大将军认为杀一敌不如多一友!

他决意先试试看, 试试去收揽冷血。

——收揽冷血试试看。

●七个没有鼻涕的喷嚏

天下间没有什么不可以或不可能的事,只有你愿不愿意去试试看。

这是惊怖大将军一贯的想法。

他决定要把冷血收为己用。

——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够把冷血这等傲岸少年收于帐下呢?

因此,他去问于一门五盟二副三友。(他还有四杀手和九将军。)

大将军认为他自己一直能够声名不坠,权势蒸蒸日上,主要是因为自己学习之心,跟权力一样,到老犹烈。

他不耻下问。

—凡遇上自己不能断定的事,他会去请教他身边的好手。

他手上有的是好手。

——“大连盟”要不是有这样的好手,他这个大连盟总盟主还当来干啥? 他身边有的是人材。

替他主持“朝天门”的是“阴司”杨奸。

“五盟”的原来盟主,已给大将军一一歼灭,现在代为主持金、木、水、火、土五盟的,是“鬼斧斑门”的“五大皆凶”:斑星、斑红、斑青、斑花、斑虎。这五人的武功、威望,或具不如当年金人、木人、水人、火人、土人,但均有过人之能、一己之长,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将军绝对效忠。

“二副”是指在“大连盟”的新任副总盟主“大笑姑婆”和在“镇边大本营”中任副上将军的“大道如天,各行一边”的于一鞭。

“三友”是大将军的三个好友。这三人均未加入“大连盟”,也未成为大将军麾下,他们有的是新知,有的是故交。大将军一向很看得起他们,不过却认为他们不加入比加入好,不成为一伙比成为一伙方便。有些人,有时候,保持距离,可交一生一世;太过密切,朝夕相处,反而容易反目。

“尚大师”是其中之一。这人原出身于侯门望族,但因在京师得罪权贵,逃到危城,大将军不但予以收容,而且还十分器重。

这人的本领就是他在京城里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只要他鼻子一嗅,几乎就知道京里的风势转向;只要他眉头一皱,就能解决许多纷繁如千丝万缕的人事纠结。

大将军极需要这种人。

这种人能替大将军解决一些连大将军也不能/不便/不宜亲自解决的事。 另一人是“上太师”。

上太师曾是御医。

——可惜他不幸“医死了”一个皇帝心爱的嫔妃。

大将军也悄悄的收容了他。

——替自己治病,跟自己家人开药方的,一定得要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不信任的人,如何能把他开的方子服下肠肚里去!)

人谁无病,而且谁都要命,大将军虽明知并无“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