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因此,《幼学求源》虽然没有完全采用诗歌形式,但对于学童增长见闻、学习对句和作诗依然帮助极大,因而是我国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的蒙学读物,在乡塾蒙学教育中影响深远。清代把它与《增广贤文》并列,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中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

自隋唐实行科举取士以后,吟诗作赋成为文人士子的必备能力,而作诗尤其讲究声律对仗,因此,学童入学后除须熟读四书五经外,还须学习声律对仗的技巧。唐代之后出现了许多教授学童学习声律对句的启蒙读物。司守谦的《训蒙骈句》也是为学童学习声律对句而编写的一部教材,内容丰富,伦理说教气息较淡薄。全文采用平水韵平声的三十个韵部,按韵部次序编排,每韵三节,每节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对骈句组成。如开头第一节:“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晓日濛濛。野桥霜正滑,江路雪初融。报国忠臣心秉赤,伤春美女脸消红。孟柯成儒,早藉三迁慈母力;曾参得道,终由一贯圣人功。”词句讲究平仄,隔句押韵,对仗工整,想像力异常丰富。学童熟读这本书,就能为作诗奠定很好的基础。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清代学者又编写了类似读物《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

《蒙养故事》(《龙文鞭影》)是明代万历年间学者萧良有在唐代李翰《蒙求》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蒙学教材,学者夏广文为之作注,后经明末清初时期的学者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其内容主要来自史书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古代神话和笔记小说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庄子、司马迁、诸葛亮、李白、杜甫、岳飞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使用平水韵平声的全部三十个韵部,按韵编排,采用四言韵语,每句概括一个典故,两两相对,对仗工整,文字简明,易读易记。如开头部分:“粗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重华大孝,武穆精忠。尧眉八彩,舜目重瞳。商王祷雨,汉祖歌风。秀巡河北,策据江东。太宗怀鹞,桓典乘骢。嘉宾赋雪,圣祖吟虹。邺仙秋水,宣圣春风。”这部书问世后,成为明清时期颇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清朝末年,学者李晖吉、徐兰畦二人合撰了《龙文鞭影二集》,取材和体例与杨臣诤増订者相同,篇幅也大体相当。清末和民国时期出版的《龙文鞭影》一般都是将初集、二集合在一起出版。

第三节清代的诗歌教育

满族的前身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女真族,在两宋时期曾经建立了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金朝(1115—1234)。明朝建立后,在东北地区设置了管理军政事务的机构“奴儿干都指挥使司”。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儿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覆灭。清军乘机入关,逐步平定了各地的反抗势力,统一了全国。随着强大封建帝国的建立,社会经济恢复很快。康熙、乾隆在位时间均长达六十年,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但是,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浪潮中,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开始衰退。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争夺瓜分的对象。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清朝统治者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将各种权力集于皇帝一身,形成了极端专制的封建统治。在思想上继续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学,康熙亲自主持编写了《性理精义》,又重新刊印《性理大全》颁布全国,同时采用高压政策对毁谤程朱理学者大开杀戒,严格限制、排斥各种不利于专制主义统治的学说,以巩固其思想统治。在文化上强化了专制控制,对文人继续施行高压与笼络的政策,不断制造文字狱。其案件之多,株连之广,惩治之酷,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如顺治二年(1645年),江阴人黄毓祺因诗句“纵使逆天成底事,倒行日暮不知还”被指为反清复明而灭门戮尸。康熙五年(1666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