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力发展,三是妨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于闭关锁国切断了中国人对世界了解的渠道,其结果是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及乎就是零。据说,当时有位清朝官员认为西洋人的腿不会打弯,建议在和他们打仗时,在地上撒些豆子,他们摔倒就爬不起来了。如果能对外部世界有一点点皮毛的了解,也就不至于有这样愚昧的建议了。至于那些精明的官员,即使想了解外国,局限也极严重。林则徐是中国人中很有见识的人物,在清政府的官员中也是佼佼者。但是,他对欧洲国家及欧洲人的了解也是极差的。

他在接受禁烟的任务,担任钦差大臣时,他认为不必惧怕英国人,这在原则上当然没错,但在他所举出的理由上,却有可笑之处,他在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给皇帝的奏折中讲到,英国兵的腿脚缠裹紧密,屈伸都很不方便,到岸上以后,就干不成什么了,这种认识水平,和前面讲的那个官员昏话,也并无原则差别。

不能因此而过分责怪林则徐,他曾雇好几个翻译,大量地翻译和英国有关的书籍和英国报纸,可以说是拼命地想了解对手。但是,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几乎是零,林则徐临时抱佛脚是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他自己的无知,也不可能改变我们整个民族的愚昧状态。这种无知的根子可归之于康熙的闭关锁国。

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从事外贸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的国力发展,其中包括了经济实力的增长。

在明清之际,欧洲和中国的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大力广泛地开展对外贸易,对于中国是十分有利的。一直到鸦片战争,如果不把鸦片这种毒品算在内,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一直是出超。中国的茶、瓷器、丝织品等都曾是欧洲市场上的紧俏商品,而欧洲人却拿不出多少可以吸引中国人的价廉物美的货物。

在十八世纪时世界上最大的单项国际间的贸易是茶叶贸易。英国大量从中国低价收购茶叶,然后在欧洲高价售出,获利极大,几乎是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利润,要占英国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

如果允许中国老百姓进行对外贸易,留给他们进行大规模远航贸易的条件,由中国输往欧洲的茶叶、丝绸、陶瓷等大宗出口商品中的高额利润,应该有一部分属于中国商人。这种利益又会反过来促进中国农民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激发手工业生产者去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这样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妨碍这种贸易就是妨碍中国国力的增强。

限制国人出海贸易的极深远的坏影响是妨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有一些文化层次稍高一点的人士能出海贸易,或因另外的原因出国,对欧洲诸国或欧洲在亚洲的殖民地的了解增多,也可能会从那里吸收和学习其文化中的精华,也包括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尤其是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知识,或至少可得到一些消息,使有心人产生兴趣。这样,中国虽然由于制度的影响,没有能自己独立地产生近代科学技术,但从别人那里学,即使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也可以算是有了点近代科学技术吧。何况,中国人是不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吸取了别人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再进行改进和创造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情况当然没有发生,只能归因于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始作俑者康熙帝。

本文太长了。但这个话题还没说完。至少还有两个关键问题:

一个是较早还有明太祖和明成祖禁止老百姓出海,为什么不说他们是罪魁祸首,而偏要说是康熙。

另一个是为什么康熙要实行海禁?实际上,其出发点就是对汉族人的防范。

这些话题以后再写吧。

奇闻逸事集 015 雍正的天真

雍正的天真——

自从某专吃清史饭的大作家将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以来,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个皇帝世宗胤,即雍正皇帝的知名度陡然上升。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并她们手里牵着的小孙子,都知道咱大清国有一个雍正皇帝。

鄙人生性疏散,向来耐不住电视剧的冗长加唠叨,所以尽管《雍正王朝》几番热播,我却始终没有看过。不过,虽然眼睛没看电视,却依然逃不脱雍正的阴影,因为总是有人来问,雍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不是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好。

说实在的,雍正是个什么东西,我现在也说不好。此公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又偏偏夹在两个名声过大也过好的皇帝之间,想不灰头土脸都难。虽然某作家给他平了一回反,也未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