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1/4页)

怎么……那么眼熟呢?

“殿下,这面铜镜,可否借我一观?”

长公主愣了愣,随后便笑着将手中的小铜镜递到舒绿面前。

“这都是十几年的老物件了,怎么你喜欢?”

舒绿笑了笑,说:“是呀,看着挺小巧的,做工真好。”

她一面与长公主应对,一面认真打量自己手上那面铜镜。

如果她没有记错······她从江城老家废墟里,找到的那面铜镜,和这面应该是“姐妹镜”。

无论是大小、材料、花样,完全是一模一样!

哪里有这么巧的事?

她那面铜镜,已经证实是母亲梁素瑶的遗物。那······

(蔷薇深爱挖坑······现在亲们知道蔷薇为啥要让舒绿学针灸了吧……尚红的毛病,咱也不是随便写的呀……咳咳,蔷薇早就弱弱的说过,长公主不是打酱油的···…)

第三百三十六章: 难能可贵

(呃,大家都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这章其实是27号更新……大家习惯就好……)

当日,她与展眉还不知道母亲的来历。只从游王妃的隐约暗示中,猜到母亲的出身定然不凡,是以特意回到老房子里去寻找母亲的遗物。

在西屋破旧的罗汉床下,他们找到了一面沾满了灰尘的小铜镜。

那是一面仿唐式样带着手柄的铜镜,背面是常见的缠枝莲花图样。在手柄上,刻着一个篆体的“瑶”字,是母亲的闺名。

舒绿把那面镜子擦拭得非常干净,一直好好保管在身边。不过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她也很少将那镜子拿出来欣赏,以为只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用品。如果不是因为母亲,她还未必会如此小心的保存着呢。

可是如今,她却在长公主手上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另一面铜镜。

只是这面铜镜的手柄上却是光滑无地,并没有刻着什么字样。

“殿下这面铜镜,可是宫造的?”

舒绿做出不经意的模样,双手持镜送到长公主手边。长公主没察觉她的异样,回答说:“是呢。这面镜子,还是那年我回宫去看望淑慈贵妃,她老人家送我的。”

所谓“淑慈贵妃”,便是明德长公主与兴耀帝的养母容妃,当年还只是个才人,死后晋位为妃。到兴耀帝即位后才追封淑慈贵妃。

听得这面镜子是从容妃那儿来的,舒绿脑子就开始转动起来。说不定,当时容妃一共得了两面同样的镜子,将一面送给了养女明德长公主,另一面送给了十七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兴耀帝。

而她的母亲梁素瑶之所以会有那面铜镜,或许就是兴耀帝送的?

福慧郡主梁素瑶出嫁时·正值信安王府风雨飘摇之际。那种时刻,她还把这镜子带在身边,一直带到江南去,可见也是她常用的心爱之物了。

她又联想起自己刚进京的时候·游王妃送给自己的那一整套香具,说是她母亲留下的遗物。她从那香具上看出了门道,判断出这是兴耀帝送给母亲的礼物。

由此可见,兴耀帝那时是常常给梁素瑶送东西的。

那梁素瑶为何不带走别的东西,比如那套香具,却要将一柄并不如何值钱的小铜镜随身带走?难道仅仅是因为轻便?

不,应该是有些特殊的含义在内才对。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长公主的气色比之前稍微好了一些。舒绿反正人都来了,心想反正要巴结贵人抱大腿就做完全套吧。于是她又巴拉巴拉跟长公主说了好些适合调养身子的药膳方,长公主听不听是一回事,反正她就是尽尽心意嘛。

长公主身边的那几个大丫鬟倒是忠心耿耿,听舒绿说得天花乱坠,又想着长公主往日不思饮食,便借机劝长公主试着尝一尝凌千金所说的各种药膳。

要是平时家里这些下人进言,长公主未必会听·她委实没有什么进食的欲望。病痛是一方面,长期的心情抑郁也是一方面。不然她哪能瘦成那个样子?本朝可不时兴瘦美人。

看舒绿头头是道地说着“药补不如食补”,长公主也偶然起兴·让家人试着做了一两样。舒绿回去一想,好像自己做好了给长公主送去,显得更有诚意,索性就在绮霞苑的小厨房里带着巧果巧珠俩一块做药膳。

长公主尝了她带去的药膳,竟很是惊奇,说看不出她有这么好的手艺。舒绿谦虚地笑着,心想如果你有我些调味料,你也能做出很鲜味的羹汤。

她平日里忙归忙,对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