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缉拿耿炳文(一)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靖难”时,甘武与盛庸、耿炳文多有交手,深知他们为人,他们都是忠义之士,要不是南京城破,大势已去,为了军民免遭更多屠戮,他们也不会就此归降。

耿炳文辞官后,就一直住在南京城内,抓他倒也不麻烦,只是其年事已高,出于敬重,甘武命张軏雇了辆马车,临行前还嘱咐张軏对耿老不要动粗。

张軏点了十五名校尉随自己前往耿炳文府上,却发现耿府大门紧闭。

“咚咚咚……”

随着一阵急促而响亮的叩门声,耿府大门缓缓打开,一老仆人探出头来谨慎的看了看众人。

“你们找谁?”

敲门校尉掏出自己的腰牌,那是用上好的颤木制作而成,校尉一级的正面只写着锦衣卫三个大字,但这也足以让普通人闻风丧胆。

仆人看见锦衣卫的腰牌,忙躬身行礼。

“见过上差”

那校尉道:“锦衣卫办差,快让开。”

“大人请稍等,小的这就去禀报我家老爷。”

张軏上前用力推开大门,不屑道:“我锦衣卫办差,还用得着你们同意吗?直接带我去见你们老爷。”说罢便径直走了进去。

耿府一偏厅的院子里,已六十九岁高龄的耿炳文躺在睡椅上懒懒的晒着太阳,一旁的小孙子给爷爷勤快的扇着小扇子。

老仆人走到耿炳文身边轻声道:“老爷,锦衣卫来人了。”

耿炳文睁开眼看了看张軏,脸上很平静,似乎知道自己有这一天。

“请问你们给我定的是何罪?”

张軏诧异,没想到还有人会在锦衣卫面前如此淡定,自己还没宣布他的罪名,他反倒自己问出来了。张軏不禁感叹:“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真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耿老将军不要多想,我只是例行公事,有人举报你大逆不道,私下授意你的三个儿子暗中积蓄力量图谋不轨,为证明老将军的清白,还劳请老将军动身随我前往北镇抚司配合调查一下。”

耿炳文已是古稀之年,对生死早已看淡,他早就料到以朱棣那多疑的性格,早晚会对自己下手,于是朱棣登基后,他就主动上交兵权,卸甲归田只求自保。

可如今看来,朱棣是打算连自己的三个儿子也不放过,耿炳文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你们能不能放过我的三个儿子?”耿炳文作为一个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几十载的老将,一生从未低过头,如今为了自己的儿子,在面对张軏这个小晚辈时竟露出一丝祈求之色。

“请吧!”

张軏没有接话,只是做出一个请的动作。

对于耿炳文的那三个儿子的生死,不是张軏一个从四品的镇抚使可以决定的,牵扯这样的大案,只有皇上才能定夺。

耿府外

张軏一摆手,一名校尉驱驾着一辆马车走了过来。

“老将军请上马车”

对于张軏的好意,耿炳文显得有些意外。

“你们锦衣卫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

张軏道:“这都是我们指挥使的意思,我们指挥使念在老将军年事已高,遂命我雇了辆马车,老将军请吧!”

一想到甘武,耿炳文就气不打一处来,想当年要不是他从背后偷袭自己,自己怎么会失败,也因为那次受伤导致自己再也没能上战场。耿炳文心里一直认为如果不是甘武,那场靖难之变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你们是觉得我老了?如果朝廷有难,我披上铠甲照样能上战场杀敌。”耿炳文心中甚是不服。

耿炳文征战几十年从未坐过那马车,他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骑马,于是他叫家丁从自家马圈把自己的战马牵来,他接过缰绳脚踏马镫,一下翻身上马,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点也不像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

张軏一看,“得,又白花了我八两银子。”

北镇抚司衙门,张軏亲自提审耿炳文,可是无论张軏这么问,耿炳文都说自己是冤枉的。

张軏命人将几张宣纸拿到耿炳文面前,纸上竟详细记录了三个月来耿炳文与三个儿子的所有谈话。

耿炳文看着上面的内容双手不由得颤抖,锦衣卫的这番操作将他惊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锦衣卫的渗透和情报能力如此强悍。

张軏随即厉声道:“耿老将军,现在你现在解释解释吧!”

耿炳文抬起头直直看向张軏。

“我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这些都是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