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长陵成,始下葬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永乐十年七月二十五,阿鲁台派遣的使者到达南京。

阿鲁台这次派出的是自己的三子昂克孛罗。

昂克孛罗随父亲在沙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在蒙古人里是少有懂得兵法的人。

当初就是这个人率兵边战边退将丘福引进了阿鲁台的包围圈,导致丘福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阿鲁台此刻派自己最得力的儿子前来,也体现了自己的诚意。

奉天殿上,昂克孛罗单膝跪地,虔诚的请求大明皇帝朱棣出兵教训马哈木。

朱棣看着台下的昂克孛罗说道:“瓦剌那个马哈木近年来对我大明一直很友好,未做出过什么冒犯大明的事,而且每年都按时进贡。反观你父亲阿鲁台,这些年来,多次袭扰我大明边城,劫掠我大明百姓。”

昂克孛罗辩解道:“禀大明皇帝,与大明为敌实属可汗本雅失里的主意,我父亲只是他的臣子,其实我父亲并不想与皇上您为敌。”

面对昂克孛罗这低水准的狡辩,朱棣心中嗤之以鼻,但面上还是做出一副“既然如此,那朕就宽恕你们”的样子。

“那本雅失里是自作自受,被马哈木擒杀也是罪有应得。”朱棣盯着昂克孛罗道:“与大明为敌是没有好下场的,朕希望你们不要步本雅失里的后尘。”

“是,是,臣牢记大明皇帝嘱咐。”昂克孛罗连连应承道。

至于他有没有真正听进去,从后来所发生的事来看,他可能转身就忘了。

朱棣问道:“马哈木最近有何动作?”

昂克孛罗道:“自从本雅失里死后,马哈木率兵趁机占领了和林,并且拥立答里巴为汗。这两年,马哈木与答里巴联手到处攻击我们,已占领了本属于我们的,三分之二的领土。我部现在实际控制的领地只剩下肯特汗山至胪朐河以及捕鱼儿海一带,如果皇帝您再不帮我们,那么瓦剌部就要称霸蒙古了。”

昂克孛罗的话一针见血,恰到好处的说到了朱棣的心坎上。

朱棣作为一个从刀尖下走出来的帝王,他深知如果让马哈木一家独大的话,那么蒙古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如果让他继续这样下去,蒙古有可能在他手下重新统一,这是朱棣决不允许出现的局面。

再三思考之下,朱棣答应昂克孛罗会出兵帮他们赶走马哈木。

得到朱棣承诺的昂克孛罗,开心的回到了草原。

至于出兵马哈木的理由,朱棣早就想好了。

瓦剌和鞑靼与明朝都是附属关系,说白了,两个都是朱棣的小弟。既然鞑靼这个小弟被揍了,作为大哥的明朝当然要站出来评评理,主持一下公道。

如果只是小打小闹,那么朱棣下个敕书口头批评一下也就够了。可这次瓦剌马哈木趁人之危,将阿鲁台都快逼入绝境了,显然口头教育已不足以教训他了。

唯一的办法只有出兵将他赶回原来的领地,让他吃点痛,要不然马哈木不会乖乖听话的。

虽然朱棣答应鞑靼出兵替他们教训马哈木,但并不是现在。

因为朱棣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北京天寿山长陵建成,朱棣决定将皇后的梓宫发往北京,安葬长陵。

永乐十年,除夕夜。

朱棣来到徐皇后寝宫,推开封闭的宫门,步履沉重的走进这间封存了五年的宫殿,寝宫里点满了长明灯。

徐皇后怕黑,朱棣就为她扫除一切黑暗。

朱棣缓缓来到爱妻的棺椁前,他抚摸着冰冷棺椁,触景生情悲从心来。在自己的爱妻面前,朱棣这位传奇帝王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从眼眶顺着鼻梁滑落在棺椁之上。

“妙云啊!你在这已经五年了,我好想你啊!”

“咱俩的陵寝已经修好了,定名长陵,等我死后,咱们在里面长相厮守,再也不分开了。”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我想先让你过去,如今北京皇城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估计再过个两三年,就可以迁都了。到时候,我每年都会去看你的。”

“我知道你一直都想回北京看看,你以前常常跟我说,靖难之所以能成功,当年守卫北京城的将校士民以及他们的妻子有一半的功劳,你说过有朝一日要回北京亲自报赏他们。”

“妙云啊!你放心吧!这次我去北京会好好犒赏他们的。”

永乐十一年二月初十,朱棣下令将徐皇后的梓宫运往北京,下葬长陵。

汉王朱高煦请求随行护送,朱棣恩准。

因太子朱高炽身体不适,不适合远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