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送别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五日后,罗阳带着朱佑、邓禹、韩兆三人乘着驴车,一大早赶去便门桥。 便门桥位于长安城西侧三十多里,是西去的重要通道之一。 过了便门桥就是细柳,当年周亚夫的细柳营驻扎于此,九市之一的柳市也在于此。再往西处不远,便是安陵、茂陵所在。 扬雄送归车队走便门桥,一路西行至陈仓,再转头向南穿过大散关返回成都,迢迢千里,路途难行。 本来韩千千也要来送行,罗阳怕人多眼杂,认出她的女儿身,叫她呆在逐贫居看家。 韩千千老大不高兴,撅起小嘴还闹了会儿小脾气。 等罗阳四个赶到便门桥时,乌压压已经聚集了一大片人,都是来给扬雄送行的。 这些人衣着华丽,看样子不是朝中大员,就是诸公子弟,罗阳几人不在朝野,一个也不认识。 扬子云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有这么大的排面,想来也算一种安慰吧。 下车后,韩兆指指点点,开口道:“那位是太御门下丞家公子,这位是公共寺铜丞家公子.....。” 这些年轻人有些曾是韩兆的狐朋狗友,有些则是他见过但不在一个圈子的贵公子。 他们或是跟着家长,或是代替家长前来送行。 至于那些朝中大员们,韩兆就一个也认不出来了。 罗阳撇撇嘴,什么共工、作士,还有纳言,羲和的,王莽爱改名字的臭毛病真是不忍直视。 此刻便门桥前的众人三五成群,拉出小圈子寒暄叙旧。罗阳四人也寻了个人少的地方,等待送棺队伍到来。 没有等候多久,便见一队人马缓缓向这边走来。一辆大马车上装载着棺椁,走在队伍中间。前面一辆马车引路,后面还跟着三辆驴车,旁侧有一位中年男子骑马相随。 后面的三辆驴车一看就是千阳驴行制式,是罗阳为表心意送给侯昌的。 等队伍走到近前,当先的马车中下来一人,正是扬雄的关门弟子侯辅。罗阳曾在逐贫居见过一次,是以认得。 “诸公不顾辛劳前来送行,辅感激之甚。老夫人心中哀痛,忧思过度,不能下车见礼,还望诸位见谅!”侯辅下车后,拱手施礼开口道。 “圭伯言重,老夫人须得多多保重才是。” “圭伯欲为子云先生守丧三年,真乃孝义君子也!” “此去千里之遥,道路难行,圭伯多加小心,一路保重。” 迎上来的众人七嘴八舌,闹哄哄说个不停,侯辅只得一一见礼。 而那位中年人从马上下来,走到近前也与众人见了礼,开口道:“诸位拳拳送别之意,想子云先生虽已瞑目,若在天有灵,亦无所恨也!” 此人是桓谭,桓君山,现为新朝掌乐大夫,乃杨雄忘年之交。 扬雄死后与侯辅共同操办丧事,出力甚多,不过此时说出的话带着刺。 扬雄生时蹉跎,门厅前冷落非常,死后有这般场面,却不是讽刺。 众人闻言不再吵闹,其中一位年纪大的,越众而出,开口道:“子云先生一代鸿儒,博览多识,又清约守贫,为吾等所钦佩。死者已矣,几杯薄酒且敬先生英灵,也为老夫人与圭伯践行!” 罗阳见桓谭气场甚足,向旁边人打听此人身份。 一旁的年轻人一愣,侧眼看了看罗阳,并不认识。想了想开口把桓谭的身份讲了出来。 罗阳点头谢过,心中暗道:“怪不得桓谭说话带刺,这些来送行的人,无非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哪见得一个人脸上有悲伤之意。大部分不过贪慕扬雄名声,前来凑数刷存在感。” 罗阳与扬雄没有交集,要他挤出几点眼泪怕也不可能,瞧着送行到了最后环节,便与朱佑、邓禹、韩兆挤出人群,找到侯昌。 五个人来到驴车旁,邓禹从马车里拿出酒杯酒壶,一一斟满。 “季山兄,此一去山遥海隔,相见之期不知何日,且饮下此杯,权做饯行之礼,若有缘时我等再把酒言欢。” 罗阳说罢,几人举杯相敬,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离别在即,在下实为难舍,腹中之语虽有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一贯笑呵呵的侯胖子此刻眼眶微红,继续说道:“且祝各位顺遂无虞,皆得所愿,也祝文叔与韩小娘白头相守,携手到老!” 说罢又各各添酒,举杯而饮。 “季山兄一路保重!” “珍重。” “保重。” “一路顺风。” 几人互道了离别之意,侯昌拱手施礼,返回扶棺车队。 罗阳看着侯昌离开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魂穿至此,要说失去了什么,除去前世的父母兄弟恩情,其他倒也没什么。 相比之下,来到这个时代得到的却是更多。比如友情、爱情,还有小钱钱。 这种纯粹的友谊,在民风比较淳朴的时代,更容易获得。 他与侯昌乃顷心之交,与邓禹、朱佑经历王宗之事后,可谓生死之交。 朱佑更是匹夫一怒,便要为兄弟女人提剑斩仇雠。 罗阳心中感慨,喃喃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旁的邓禹耳朵尖,听了个明白,觉得兄长此话应情应景,豪气干云,不禁心神激荡,也跟着喃喃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