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县令小舅子 (第2/4页)

是随着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水土流失变得严重了,所谓“种一茬庄稼脱一层皮,下一场暴雨刮一层泥”,曾经的层峦叠翠、壑谷青林也会渐渐消失。

天气变得越来越干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里缺水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官道上如他们这般赶路的并不多,三不五时地会碰到那马车、骡车还有板车,还有往北边的一些小商队,他们这速度太快,马蹄子不断带起飞扬的尘土,总要被后面的人骂上两句。

人不想歇下来,但马受不住,他们停在了入城前三岔道上的一个凉茶摊子旁,别看只是个简陋的茅草棚子,生意却是不错,除了大碗茶就只有米糕,一般人三四文钱也就可以混个囫囵饱,路过打个尖还是不错的。

他们坐下后,静煞拿着一篓子熟食,让小二给弄热,杂七杂八的真不少,小二专门倒腾出来一个蒸屉,堆得冒尖,那盖都打着晃,只能靠手压着。

不一会肉香面香各种香在这小小的茅草棚子里四处弥漫,勾住了大家的鼻子,那不自觉的吞咽动作一个接着一个。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吃食,只是此时此景下,尤其刺激大家的味蕾。

于是有人忍不住了,凑上前问道:“小二,这笼屉里的吃食可以卖些否?”

小二摇摇头,指指静煞这边,那意思很明显。

那人估计是馋着了,又转而望向静煞,见是一个小姑娘,便也没上前,远远作了一揖。

静煞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这搭伙的梗是逃不过了。她又从桑以兮身后拿出一个篓子,让小二拿了过去,说是这茶棚里的人人有份,众人皆是喜笑颜开,赞这姑娘有气度,不输男儿。

面对身后的彩虹屁,桑以兮他们已经默默吃上了,老板给上了几碗热茶,“贵客们,咱这地界属这水最精贵,几位凑合喝。”

待后面众人终于吃上时,那感叹声又是一声接一声,静煞好肉食,买的包子饼啊也都是荤腥的,更别说那卤肉了,先前问话的人说道:“我前阵子在柳林县城里吃的徐记卤肉就是这个味,一个字,香!”

“徐记卤肉我听说过,那可是百年老字号,据说那锅老卤可有些年头了。”另一个搭着话头应道。

静煞有些后悔,这肉买少了。

“那徐家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可这一代偏偏无男嗣,听说要招赘。”

阑绝和静煞已经在暗暗琢磨,暗卫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反正都是孤儿,入赘也无所谓,最关键的是以后吃这卤肉可就方便了。

桑以兮知道这两吃货在想些什么,只要暗卫自己乐意,她自然是没意见,但可不能为了卤肉将自己卖了。

“要说这卤肉,咱们这丁口县城的醉得意酒楼做得也不差,可惜这酒楼一般人可吃不起。”

“唉!要说苦,还是咱们这些老百姓,背靠黄土面朝天,出来喝碗茶,吃块米糕还要思量许久。”

“这酒楼虽说明面上县太爷家小舅子是东家,可真正是谁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话说回来,县太爷这小舅子据说不仅长得丰神俊朗一表人才,而且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不过他也只是个远房表亲,前些年才来到丁口县。”

“你咋那么清楚哩?”

“我们村上有人给酒楼收泔水,一来二去,跟里头的人就熟了呗。”

这些人七嘴八舌你来我往地闲聊着,桑以兮他们就这么随意地听了一耳朵,当做午间故事解解闷。

这些人将县太爷小舅子都快夸出花来了,可这反而让他们生了疑,优秀的都能与太阳肩并肩的人就只甘于打理一个酒楼吗?而且还是中途来的远房表亲,谁知是真是假,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只不过他们目前没时间去探究这里头的是是非非,纸羽放下几粒碎银子,几个人刚准备起身离开,后面那些人话题突转。

“咱们这县令可真就是甩手掌柜,县衙的事有夫人,外面的事有表弟,整天吃喝遛鸟日子当真好过。”

“听说那县令夫人可不是一般人。”

“哎哎哎,我这小茶棚里可不兴说这些,吃饱喝足就散了吧。”老板赶忙打断,这话多了会惹事。

桑以兮他们脚步微顿了片刻,便抬脚出了茶棚,各自牵着马走出一段路,那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眼神都汇聚在阑绝身上。

阑绝抬头望天,长叹一声:“往后请唤我追风少年。”

“哈哈哈……”

进城之后,阑绝自然是独自离开去做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