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铲除并州豪强的前夕 (第1/2页)

建宁三年九月

在汉匈联军打败鲜卑后,三方一场气势汹汹的交战,来得快去得也快。汉军是不想将鲜卑彻底打残,让乌桓人坐收渔利;而鲜卑同样在不能战胜汉匈联军后,不想在损失更多的人,让乌桓人趁虚而入。

檀石槐不愧是能够统一鲜卑的人,即使在知道这一切都是汉人的阴谋诡计,也是当机立断。立刻率领大军返回,准备和乌桓人交战。

至于匈奴人,前番被汉军摧毁物资,虽然用自己部族的女人以及抢夺鲜卑人的女人和孩童与大汉兑换的物资过冬。可人员也有不少损失,再加上汉匈和鲜卑大战,在汉军故意不出全力的情况下,又是损失惨重。匈奴单于明白,无论是汉军还是鲜卑,都可以轻易灭掉他们匈奴,自然也只能忍气吞声。

无论是乌桓人,或者是匈奴人,他们都没有想过汉人的最终意图是占领草原。因此都觉得只要能够统一草原就能和大汉抗衡。而鲜卑人则是试图能够彻底消灭乌桓匈奴,获得他们的部众后,在和汉人一决高下。

当然他们知道,汉军既不会坐视他们鲜卑消灭乌桓和匈奴,也不会允许乌桓和匈奴消灭鲜卑。华夏自从周朝开始到现在,除了汉武大帝任用大汉双臂深入草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外,即使是秦始皇也只是令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击溃匈奴后也是修筑长城,抵挡草原民族的进攻。

华夏王朝从没有想过彻底占领草原,但是他们本就是草原民族,他们之间那是既分高下也决生死,至于汉军打不过大不了,跑到草原深处。所以这也是乌桓人和鲜卑人即使知道这是汉人希望他们自相残杀外,也还是没有选择一起对抗汉军的原因。

更何况汉军不会坐视一方灭掉一方,更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谁赢谁就可以在草原占据绝对的优势,日后一旦大汉出现内乱,他们就可以统一草原。

因此在鲜卑及时撤军,返回和乌桓人进行长期作战。

。。。。。。

刘宏的诏书在建宁三年八月的时候到达并州,驻扎在并州的大军立刻做出调整。而程昱也是跟随薛仁贵军团,等待着各路军马到达指定地方。

程昱明白,薛仁贵军团是为了随时踏入草原参与乌桓,匈奴对鲜卑的战斗。大汉也绝对不许匈奴和乌桓趁机做大,亦或者在没有了大汉的参与下,鲜卑灭了匈奴和乌桓。这支军团的后续行动是看草原的局势而做出相应的举动。

而张奂的并州卫和皇甫规的幽州卫则是趁着草原的大乱,在幽州和并州的豪强没有了外援后,作为一支铲除两州豪强的时候去镇压会出现的内乱。新组建的冀州卫,则是防止大汉内部会出现内乱,支援幽州和并州。黄忠率领三营返回京师则与京师北军作为机动力量。毕竟没有人知道这些世家豪强会做出什么举动。

谋定而后动。程昱在等,等各路军队全部部署妥当后,他就要前往匈奴去和匈奴人做上一笔昔日说过的交易。

看着锦衣卫收集的以及制作的一些罪证,程昱缓缓的说道:“你们的末日就要来了。”

。。。崇德殿。。。

“赵忠,去传王允进宫。”刘宏说道。

“诺。”赵忠急忙应诺。

在黄忠带领三营返回京师后,刘宏就知道各路军马已经就位。程昱要开始对并州豪强动手了。

刘宏要铲除这大汉的所有世家,并不是说要将他们全族诛杀殆尽,刘宏要的是他们将兼并的土地和藏匿的人口交出。

只要他们愿意配合,刘宏并不是不可以给他们一条生路,甚至后期还可以让他们去那些占领的偏远地区发展。他们在那里只要不造反,刘宏都可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那里的百姓又不是汉人。

这些世家前往那些地方,不仅可以让他们和当地的一些贵族对抗。也可以将汉人带到任何一个地方。只是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汉人一直都采用以德服人的政策,即使有外邦势力挑衅自己,也只是出手教训一番。

最重要的就是华夏朝代的君主都觉得华夏是地大物博,外邦都是穷乡僻野。故而都没有去占领那些地方。如果这些世家知道那些他们眼中的穷乡僻野都是有着数不尽的资源可以利用。恐怕各大世家大族能够立刻全心全意的拥护他刘宏,去占领那些地方。以德服人,对啊,但是前提要让他们看到我们,让我们去统治他们后,才能用德去让他们臣服。

但是刘宏知道这个政策暂时是行不通的,外邦是穷乡僻野的认知已经是根深蒂固了,自己如果说外邦有多么好,他们只会觉得这是刘宏为了让他们离开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