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你总是能发现事情光明的一面,那就盲目乐观去吧!感觉麻木的人活在这世上真有福气!我要是不那么敏感就好了,也不会这样伤心欲绝。但愿我也能像你们这些局外人一样高枕无忧!”

他们这些“局外人”有充分的理由作同样的祈祷。玛丽以这新的痛苦为借口,对周围的人都大加折磨,在她看来,周围的人都是麻木不仁、铁石心肠之人,他们说的任何话,做的任何事都不称她的心,都证明他们冥顽不灵,视她的痛楚于不顾。可怜的伊娃听到她母亲的话,哭得泪人一般,她一方面是同情母亲,另一方面又为给母亲带来如此巨大的痛苦而感到伤心。

有一两个礼拜,伊娃的病情似乎大为好转,其实这只是暂时表现为平静的假象,即使在濒死的边缘上,回光返照的现象还经常咬噬着亲人们焦灼不安的心灵。有一阵子,伊娃又出现在花园里,走廊上,她又嬉闹着,她的父亲欣喜若狂,宣称不久将重新看到一个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活泼的伊娃。只有奥菲利亚小姐和医生们并不乐观,此外还有一颗心灵也有相同的感觉,这就是伊娃那幼小的心灵。是对生命正在消逝的本能的体察呢,还是临近永恒时灵魂不安的骚动,那么清晰,却那么平静地告诉伊娃,她在凡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管它是什么,她心里已经确定无疑:离天国的路不远了。可是,这种死亡的预感却并不可怕,反而是温馨宁静的。就像落日余晖中的那种悠远,又像秋日般的雅致素净,伊娃那稚嫩的心灵会找到它永恒的归宿,它现在的不安只是因为要离开深爱她的人而感到悲伤。

伊娃尽管从小娇生惯养,占尽亲情,享受富贵,前途美好,却并不对她自己即将离世而怀恨抱憾。

伊娃和她纯朴的老朋友曾经无数次地阅读《圣经》,她把那热爱孩子的基督的形象深深铭记在心里。只要她闭目一想,脑中那邈远模糊的形象就真实清晰起来,成为活生生、无处不在的现实。基督的爱,包围着伊娃,缠绕着她的心,这种来自天国的温情没有世俗的任何情感可与之比拟。基督那里,伊娃说,正是她要去的地方,正是她的家园。

可是,伊娃又对即将抛开的一切恋恋不舍,特别是她的父亲。尽管她没有明确地想过,但还是本能地感觉到父亲的爱比别人的爱来得更深沉宽厚。伊娃也爱母亲,因为她自身充满爱心,但玛丽种种自私的行为却刺伤了她,让她困惑不解。因为孩子们还不能完全明辨是非的时候,总觉得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伊娃也不例外。母亲身上的某些东西让伊娃永远也猜不透,她感到迷惘,但是转念一想,她是母亲呀,也就释然了。伊娃确实是深深爱着自己的母亲的。

伊娃同样放不下那些爱她的,把她奉为光明和太阳的忠实的仆人。孩子们都是不善归纳总结的,但伊娃却是与众不同的早熟的孩子,在她的思想的海洋里,先前所目睹的种种奴隶制的罪恶总是历历在目,一遍遍游过。她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应该为奴隶们做点什么,不只是家里的仆人,还有所有处在相同境遇下的奴隶。这种种美好的企望与她目前日益憔悴消损下去的身子形成了鲜明可悲的对照。

一天,当伊娃给她的老伙伴汤姆读《圣经》时,她说:“汤姆叔叔,我明白了基督为什么愿意为我们而死。”

“为什么呢,伊娃小姐?”汤姆问道。

“因为我也有这样的愿望。”

“你说什么呀,伊娃小姐,我怎么一点都不明白?”

“我也说不清楚。记得你那次坐船到南边来,我看见船上的那些黑人,他们有的失去了母亲,有的失去了丈夫,有的母亲为他们可怜的孩子的命运而哭泣……还有那次听说普吕的事情,还有,还有好多次……这真可怕呀!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死了,而这些痛苦就能消失的话,那我很乐意去死。真的,汤姆,我愿意为他们而死,如果我能的话。”这孩子诚挚严肃地说着,把纤瘦的小手放在汤姆的手上。

汤姆满心敬畏地看着这孩子。伊娃听到她父亲的叫声跑开了。汤姆看着她单薄的背影,止不住地去擦拭眼角的泪水。

过了片刻,他遇到了妈咪,对她说:“不可能再留住伊娃了。上帝的印记已经烙在她额头上了。”

“唉,谁说不是呢,”妈咪说着,举起双手,“我总是这样说,这孩子就不像个在尘世里能呆得久的孩子,她的眼睛总是很深。我跟太太说过很多次了,这次终于应验了,哎,人人都看得出来,亲爱的幸运的小羊羔啊!”

伊娃蹦蹦跳跳地向她父亲走去。正值暮晚时分,夕阳的余辉在她身后形成了一道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