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第2/6页)

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渐觉得惊慌,满身麻木,神思不安。”

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经忘了。”

三藏说道:“我记得。”

行者说道:“你虽然记得,但是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

三藏问道:“哪四句?”

行者说道: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三藏说道:“徒弟,我岂会不知道?若是依着这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行者说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一些儿成懒惰懈怠,千年万载都不会成功。只要一片志诚,雷音也只在眼下。像你这般的恐惧惊慌,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也远矣。姑且不要胡乱猜疑,随我前去。”

那长老听完行者这些话,心神顿时清爽,万虑全都消除了。

四人一同前进。不几步,就到了山上。举目去观看:

那山真好山,细看色班班。顶上云飘荡,崖前树影寒。

飞禽淅沥(xi li,轻微的声音),走兽凶顽。林内松千干,峦头竹几竿。

吼叫是苍狼夺食,咆哮是饿虎争餐。野猿长啸寻鲜果,麋鹿攀花上翠岚。

风洒洒,水潺潺,时闻幽鸟语间关(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

几处藤萝牵又扯,满溪瑶草杂香兰。

磷磷怪石,削削峰岩。狐貉(hé)成群走,猴猿作队玩。

行客正愁多险峻,奈何古道又湾还!

师徒们怯怯惊惊的,正行进的时候,只听到呼呼的一阵风起。

三藏害怕地说道:“风起了!”

行者说道:“春有和风,夏有熏风,秋有金风,冬有朔风。四时都有风,风起怕什么?”

三藏说道:“这风来得很急,决然不是天风。”

行者说道:“自古以来,风从地起,云自山出。怎么得出个天风?”

话音未落,又看见一阵雾起。那雾真个是:

漠漠连天暗,蒙蒙匝地(遍地)昏。日色全无影,鸟声无处闻。

宛然如混沌,仿佛似飞尘。不见山头树,哪逢采药人。

三藏越发地心惊,说道:“悟空,风还没有安定,如何又这般地雾起?”

行者说道:“先不要忙。请师父下马,你们兄弟两个在这里守护,等我去看看是什么吉凶。”

好大圣,把腰身一躬,就到了半空中。用手搭在眉毛上,圆睁火眼金睛,向下观看,果真看见那悬岩边坐着一个妖精。你看那妖精是怎生的模样:

炳炳(光彩照耀)文斑多彩艳,昂昂雄势甚抖擞。坚牙出口如钢钻,利爪藏蹄似玉钩。

金眼圆睛禽兽怕,银须倒竖鬼神愁。张狂哮吼施威猛,嗳(ǎi,吐)雾喷风运智谋。

又看见左右手下有三四十个小妖摆列着,他在那里逼法(象声词)的喷云吐雾。

行者暗笑道:“我师父他也有些儿先兆。他说那风不是天风,果然不是,却是个妖精在这里耍弄玄虚哩。若是老孙使铁棒往下就打,这叫做“捣蒜打”,打便打死了,只是坏了老孙的名头。”

那行者一生豪杰,再不晓得暗中算计人。

他说道:“我暂且回去,照顾照顾猪八戒,叫他来先跟这妖精见上一仗。若是八戒有本事,打倒这妖精,就算他一功;若是没有手段,被这妖精捉拿去,等我再去救他,才好出名。——他想道,八戒有些躲懒,不肯出头,他却只是有些口紧,好吃东西。等我去哄他一哄,看看他怎么说。”

行者落下云头,到了三藏跟前。

三藏问道:“悟空,那风雾处吉凶如何?”

行者说道:“这会子明净了,没有什么风雾。”

三藏说道:“正是,感觉到退下一些去了。”

行者笑着说道:“师父,我往常时候还看得好,这番却是看错了。我只说那风雾之中恐怕有妖怪,原来不是。”

三藏问道:“是什么?”

行者说道:“前面不远,乃是一个庄村。那村上的人家好善,蒸的有白米干饭,白面馍馍要斋僧哩。这些雾,想来是那些人家的蒸笼之气,也是积善的证明。

八戒听说后,就当了真,扯过行者,悄悄的问道:“哥哥,你先吃了他们的斋饭再回来的?”

行者说道:“吃的不多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