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2页)

熊槐倒是想得遠些,想到這仙女出現在自己的大殿內,又首先提到自己的大臣,那足以說明楚國才是最強的。

好個屈原,不愧是他熊槐看中的人!

【說起端午節,人們總能第一時間想到這位偉大詩人,然而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端午節其實最初是出現在吳越地區的一種圖騰祭祀活動,後因為屈原恰巧在五月初五這一日跳江自盡,人們才以此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自……自盡。

眾人紛紛看向屈原。

跳江自盡?

是自刎之意吧?

他如此意氣風發的一個人,竟會跳江自盡?

何故啊!

就連一向與他不對付的靳尚等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

想不到他最後的下場竟如此悽慘。

熊槐也深感疑惑,屈愛卿這般為國為民,到底遇到何事,何以會落得跳江自盡的下場啊?

「屈愛卿,你心中可是有何掛礙?」

屈原也困惑難解呢,正欲回答,那仙女又開口了,熊槐忙制止他,示意容後再說。

【關於屈原的誤會可不止這一個,還有一個最大的誤會便是屈原姓屈。】

【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古代人繁文縟節頗多,名字也顯得麻煩,咱們可以叫他,屈原、屈平、屈正則、屈靈均,因為先秦貴族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並不能叫羋原。相反,女子則稱姓不稱氏,就像我們所熟知的羋月,但史書並未記載她的本名,《史記》記載她在秦宮被稱為羋八子。同姓羋叫法卻大不相同,家人們可不能叫錯了。】

這說的是什麼話?

難不成還有不一樣的稱呼?

眾人又不懂了,他們都在想仙女會不會也提及自己,是好是壞,若是說出些無法道與外人的事就不好了。

可還有少數幾個人將關注點落在了先秦二字上。

屈原便是這其中一個,雖不懂其意,但總覺得這個詞有些深意。

有了先秦,難不成還有後秦,可現在不是在說楚國嗎?為何突然言秦呢?

還有她總說古人,難不成她是後世之人?

後世成仙之人?

【言歸正傳,說到屈原,我們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傳世佳作《離騷》。《離騷》與《詩經》並稱詩騷,乃中國古典詩歌之源頭,影響了中華幾千年的詩詞文化,又與《莊子》並稱莊騷,乃是中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像唐代的李白、李賀等著名文人都受其影響很深。】

聞言,殿上眾人已經驚訝地合不攏嘴了。

《詩經》!她說的是《詩經》吧!

還有《莊子》又是什麼?不會是莊子之作吧?

若真如此,屈左徒的詩竟能與《詩經》和莊子之作並列。

即便不是莊子之作,就是能與《詩經》合稱已經相當厲害了。

那是何等神作啊!

第2章

巨幕的出現在各諸侯國間產生了巨大的震動。

誰也不敢相信楚國能有這樣的人,他的作品竟能與《詩經》比肩,那是何等人才啊?

齊國,齊宣王田辟強看了巨幕心中已有了萬般計較。

齊國有稷下學宮,為此吸引了不少的人才來齊,可像屈原這樣作品能與《詩經》匹敵的恐怕還不曾有。

他楚國有此人才,如今又有巨幕仙女另眼相看,定是前途大好。

任楚如此發展下去,齊國危矣。

去年他還曾因沒能當上合縱長,沒有參與合眾伐秦。

如今伐秦失敗了,楚國與其他各國關係也一般,正是需要盟友之時,若齊國此時前去交好,想必還能暫時為齊國的發展爭取時間。

若這幕中女子也能說些齊國的人才就好了。

「田相,發尋才帖,凡有真才實學者,入我齊國,必拜為客卿,另有豐厚賞銀,邀人才入齊。」

田嬰連忙行禮應唯。

「此外,備厚禮,以表齊楚之好,你親自去。」

「唯。」

除齊國外,眾國君主也紛紛開始尋找自己國土內的天才文人,生怕在這方面落了他國一頭。

然而,巨幕中的仙女卻不會給他們探查的時間,她帶著從容的笑容繼續講解著。

【屈原如何能寫出像《離騷》這樣的驚世之作呢?我們還得從他的生平說起。】

【屈原,出生於公元前340年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