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1/2页)

秭歸到郢都的水上,時不時地有小船經過。

一葉竹筏之上,兩個年輕人手中握著竹竿,氣憤不已,竟是一時連划船的動作也停了。

「欺人太甚!」其中一人將竹竿狠狠一扔,竹竿沒水,頃刻不見。

「誒!」另一人沒能攔得住他,緊緊抓住自己手中竹竿,說道,「待到郢都,我二人去拜見屈左徒,日後隨他做事,他便也不算一人了。」

「善哉!」

咸陽宮內,嬴駟領著眾人坐在一處一同觀看巨幕,旁邊喚了許多官員記載女子所言之事。

唯有年僅十二歲的嬴盪在邊上半蹲著,兩手各拎著一桶水,不停地冒汗。

兩桶水於他而言,本也不算什麼,可這麼多人看著他受罰,又如此蹲著,還得擔心父王責怪自己,心中一急便覺得這兩桶水如同千斤一般。

而嬴駟身邊卻坐著他的弟弟嬴稷,嬴稷下首還坐著方才巨幕中提到的羋八子。

女子溫婉大方,坐在那處不卑不亢,聽到了那樣的消息也沒有得意忘形,眾臣都對她印象不錯。

此時也不難看出大王更看重哪位公子了。

「好!好一個「舉世皆濁我獨清」!」嬴駟大呼,「惜哉!如此英才竟不是我秦國之人!」

偏偏聽那女子所言,應當也是無法招攬的,可惜可惜!

「諸位且說說我秦國當如何吸引人才啊!」

嬴駟現如今已經知道了這巨幕是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心中不免有些憤憤,如此不是叫諸國防著秦國嗎?

雖然有了巨幕必定可以振奮軍心,叫敵軍士氣大減,但若他們都聯合起來,現在的秦國還真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現如今他身邊雖也有些人才,但卻大大不夠,若是能吸引些人才入秦,再將之留下,必定使秦國壯大!

「大王,這女子方才談及人才之時提到齊有稷下學宮,楚有蘭台,此二者確實幫他們吸引不少人才,不若我等效仿一二。」

樗里疾乃嬴駟之弟,現為秦國右更,他平時便足智多謀,嬴駟對他也較為信任。

然而嬴駟還未回話,卻已有了反對之聲。

「此言差矣,我大秦遲早一統天下,何苦向手下敗將學習?」

樗里疾輕笑一聲,「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2更何況是三國。」

嬴駟曰:「善!」

遂下令即刻修築學宮,引才納士,不在話下。

【經過朝臣激烈討論,最終在公元前298年,楚頃襄王熊橫即位,任子蘭為令尹。】

【楚頃襄王即位後,屈原每日勸說新王將楚懷王從秦國接回來,然而此時秦國又派兵攻打楚國,楚國每每不敵。公元前297年,楚頃襄王二年,楚懷王潛逃回楚卻以失敗告終。公元前296年,楚頃襄王三年,楚懷王在秦國離世,終得歸楚,楚舉國悲痛,恨秦入骨,秦楚斷交。各諸侯國也以為秦國不義,紛紛疏離。】

「屈愛卿,寡人定不犯如此錯誤!」

熊槐心痛,平日裡屈卿說話難聽,但他也信屈卿之才,可他又確實更愛聽靳尚等人的奉承之語。

可即便直率如屈卿也未曾如幕中女子這般言語。

熊槐也明白,以往若真有人如此說,自己定會大怒不再任用。

如今看來聽諫雖難,但卻也少不得。

屈原行禮,「得君如此,楚必大興!」

「誒。」熊槐抬手制止想要附和的眾人,道,「往後此奉承之言不必再說。傳令下去,日後楚國上下,上書諫言者,賞!」

眾人雖驚訝大王的改變,但自然都無異議,只應唯。

屈原見他如此,安心不少,若大王保持,想來楚興也並非不能。

幕中放出緩緩哀樂,眾人齊齊看去。

【楚懷王的死對屈原打擊巨大,雖說楚懷王曾因聽信小人之言不信他,但最初楚懷王也是他的伯樂,他效忠大半生的君主就這樣死了,讓屈原更加厭惡當初勸說楚懷王去武關的子蘭。《史記》中提到,令尹子蘭生了氣,「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3彼時屈原的地位大不如前,子蘭知道他怨恨自己,便讓上官大夫去頃襄王面前說屈原壞話,屈原遂被流放。】

熊槐氣得全身發顫,他並未去看還跪在殿上的子蘭幾人,該算的帳一個也跑不了。

還有自己的兒子竟那般不爭氣。

「傳寡人令,重選太師太傅,前往蘭台授課,宮中公子與眾學子同堂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