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1/2页)

【我滿腔的忠貞愛君之情卻無處可訴,該怎麼辦?】

聽完三月的這一段解釋,眾人都越發迷茫了。

明明詩句中寫了那麼多屈原求女的事情,為何此女卻半點都沒有提到呢?

這《離騷》跟楚國民歌差不多,大多楚國人,哪怕是不識字,聽了後就算不解其中深意,卻也明白大體含義,跟女子解釋的有點不同啊。

楚殿中,眾人發現大王似乎現在並不會隨意責怪他們後,也開始小聲攀談起來。

這女子很明顯就是在向著屈平說話,句句都在夸屈平的忠君愛國,雖然他們也知道屈平平時是專注政事,為國為民,但誇得太過了吧。

「此詩頗多屈平之私心,此女竟就直接略過了?屈左徒,此女莫不是你尋來蠱惑眾人的罷?」

上官大夫垂死掙扎,巴望著大王還能再信自己一回。

楚國乃楚王之楚國,只要大王站在自己這邊,那他就什麼也不怕了。

屈原輕笑一聲,「我若有此本事,早已將爾等奸人全部剷除,何故多此一舉?」

此話說得讓人難以反駁。

若屈平真有那不軌之心,何不直接讓幕中女子說自己才是未來的天下共主?反而說天下將是秦之天下。

即便有平日與他不和的,也完全沒理由懷疑屈原的愛國之心。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解其意,有人說道:「此當《周禮》所記,賦、比、興此三者也。」

「前段 直述乃賦,而此段以求女比屈左徒追尋君主乃比1,女子當是挑揀緊要處以解釋。」

聞言熊槐微微頷首,「屈卿以為如何?」

屈原躬身道:「臣深以為然,此外,此亦當女子所言『意譯』之意,並非逐句解釋,而是解其深意。」

他這麼一說,眾人恍然大悟。

這樣確實解釋得通了。

【大家可以看到,這一段裡面提到許多神話意象,比如望舒,給月神駕車的神、飛廉,就是風神,還有雷師,也就是雷神,等等。】

【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古代神話以《山海經》為代表,其中提到了許多神話形象,從《詩經》開始就一直是文學家們的寶貴素材。】

【比如曹植的《洛神賦》、吳承恩的《西遊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這些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神話故事的影子。】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鄴城。

曹操望著巨幕,有些不敢確定地問手下的人,「此女所言曹植,可是子建?」

他雖語中存疑,可面上表情卻掩蓋不住的欣喜,那可是他曹操的兒子!

兒子從小聰慧,他豈會不知,想不到還能流傳後世,也不知那《 洛神賦》是何等佳作?

也不知自己的詩作可有被後世記載?

自己的《龜雖壽》里不也有神龜和騰蛇的形象?

曹操雖知兒子有出息,可他從未聽過什麼《洛神賦》。

正想叫人喚曹植前來,話到嘴邊又收了回去。

「來人!銅雀台已成,叫上吾兒和元瑜2等人銅雀台擺宴!共賞巨幕!」

【從前面兩段我們可以看出,因為在現實社會中作者不斷地遭受打擊,於是他轉而投向神話中的那些神人神女,可上下求索仍舊失敗。】

【但屈原仍舊沒有就此放棄。】

【第三段從「索藑茅以筵篿兮。」到「蜷局顧而不行。」就寫他繼續追尋理想。】

【我轉而開始祈求楚國一向信賴的巫神,巫神降臨為我講了許多明君賢臣的故事,告訴我應當另尋他主,應該去尋找更加賢明的君主。】

【想起那些奸佞小人,又想起君王對我的不信任,我也開始猶豫是不是該就此離開。】

熊槐不斷觀察著屈原的表情。

此女所言許多事情都是還沒有發生的,萬一這屈卿聽了此女的話對自己不滿真要離開如何是好?

可左徒之位只在令尹之下。

如今的令尹是昭陽,他敢肯定昭陽並非那等奸佞小人,自己貿然奪他位置,實屬不義之舉,到底該如何安撫屈卿呢?

可惜了自己現如今沒有女兒,如若不然,藉此與之交好倒也不錯。

「昭陽。」

昭陽突然被點名,連忙上前行禮,「臣在。」

「昭陽,寡人聽聞子芙尚未婚配?」

子芙是昭陽之外甥,傳聞其形貌美,其才不群。

眾人聽到這話都疑惑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