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1/2页)

看子建的下場,他應當沒做那等大逆不道之事。

劉備、孫權二人呢?

他們如何了?

走在曹丕身邊的曹植也驚訝地看向了自己的兄長。

坐上那個位置不是應當躊躇滿志,更加注重延年益壽嗎?

如何會……

其餘諸人也都很想知道後面的天下大勢如何?

然而女子像是突然想起了今日的主題是曹植,並沒打算詳說。

【曹丕死後,曹叡即位,曹植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不斷上表希望自己可以出仕以為國效力。】

【然而曹叡並沒有放鬆對他的警惕,曹植的處境一如從前。】

【家人們可以想像,一個胸懷大志的年輕人從二十多歲起就被剝奪了為理想而奮鬥的機會,他這個時候的心態是很低沉的,在這段時間裡他創作了很多的作品,與前期大不相同。】

【公元229年太和三年,曹植遷封東阿,這時候他已經對自己的仕途失望,所以開始潛心搞學問,最後在232年,太和六年,鬱郁而死,諡號「思」,史稱陳思王。】

【一代天才文人就此隕落,其生平經歷當真讓人唏噓。】

巨幕中展現著中年曹植在案前書寫的畫面,而他身側的窗外秋葉飄落更顯孤寂,讓許多人都為之動容。

曹植看到自己這樣的下場,心已涼了半截。

可聽完女子講的東西,他甚至覺得自己落得這個下場好像也正常?

他轉念想起自己兄長,一面覺得兄長睿智能忍,一面又覺得他當真陰險狡詐。

不過雖有不甘,可最後這天下是他曹家的,這也算是一件幸事。

兩人正到曹操院前,曹操命人喚他們進去。

一行人踱步而入。

曹操已站在了門前,他面無表情,讓人辨不清喜怒。

眾人皆心中惴惴。

【接下來,我們便來欣賞一下曹植的作品。】

【我們早說過曹植的作品風格根據他的生平經歷分為前後兩個事情,其實歷史上很多文人都是如此。】

【比如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靖康之變、北宋滅亡,趙構建立南宋後,李清照前往江寧。以此為界,她的前後詞風變化很大。】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青州。

巨幕又一次出現,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二人坐於書房品茶觀巨幕。

不曾料到此女竟提到了她!

可這並非重點,北宋滅亡?

說的是當朝?

當朝國都乃開封,不正處於北方嗎?

「靖安之變,所指何意?」她十分驚訝地問道。

趙明誠亦是驚訝不已,他搖了搖頭說:「但我聽聞宮裡偉婉容生有一子,聖上賜名構,如今封蜀國公。」

李清照擰眉,如此說來,此女所言北宋滅亡之日將至矣。

她不敢相信,可看過上一次的巨幕,再回想幕中女子之前所言種種,基本沒有胡說的。

李清照不似平日從容,伸手拽住趙明誠的衣袖。

「若真有那麼一日,該如何是好?」

比她更不淡定的是遠在開封的趙佶。

第18章

《白馬篇》

趙佶面上不顯,只定定看著尚在襁褓之中不足一歲的小兒子。

此事難道是此子所為?

他大宋要亡,此子要另立新朝?

那他該當如何?

巨幕之言委實可怕,國難降臨,守在一旁的眾宮人大氣也不敢出一個。

唯恐官家大怒,拿他們這些人開刀。

【再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在 變法失敗、兩度罷相、退居江寧後,王安石的詩風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宋仁宗趙禎正在審閱殿試考卷。

他剛從宋將滅亡的噩耗中醒過神來,便聽女子說起這王安石。

盯著自己手上的一份硃卷,趙禎眉頭緊鎖。

王安石?

便是此人?

變法失敗,兩度罷相……

思考良久,趙禎終是將那硃卷原封不動地又放回了遠處。

而此時,三月所提到王安石本人正與好友曾鞏同處飲茶論文。

「介甫,此話是言汝今後當封侯拜相!」曾鞏興奮說道,「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