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第1/2页)

這劉勰到底何許人也?

曹丕心中暗嘆,只可惜自己與他並非身處同一時代,否則自己定與之結交。

二人再就詩賦暢談,何其樂也!

能懂他之人,實在少之又少,此劉勰當算一個。

此女自從說到自己要登基之後,評價就大不如之前。

曹丕不信自己登基後會連同本性也變了。

難道帝王就不能有真性情者?

誇大之詞也。

他偏要恪守本心,且守好他曹家的天下!

曹丕想通了,可曹植又不悅了。

他承認兄長文才,雖覺不如自己,但卻也不錯。

可此女說自己不夠格被政治家所論,未免欺人太甚!

【我們做評價時沒有人可以做到完全客觀,所以我們更要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之上來進行自己的評價。】

【除卻《野田黃雀行》和《贈白馬王彪》這一類作品,曹植後期還有其他類型的詩作。】

【其一就是用棄婦或思婦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依舊可以追述到屈原的《離騷》。】

【之前我們提到過的他《雜詩·南國有佳人》就是此類,此外還有一首同樣優秀的代表作《七哀詩》。】

說到此處,巨幕中又出現了一個畫面。

眾人漸漸意識到女子所展現的許多場景並非真實存在,而是像百戲那般是有人在扮演。

但依舊沒有人能明白女子如何能夠讓那些扮演者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

此時的巨幕中,明月高懸,月光灑在湖面盪起漾漾水波,一個女子坐在高高的閣樓之上,靜靜地欣賞著月色。

可如此美景卻不能讓她開心,她輕輕嘆息一聲,仿佛帶著無盡的憂愁。

畫面一轉,來到十年前。

女子彼時還年輕,初為人婦,臉上還帶著一絲稚氣,她默默送走了自己的夫君,而後形單影隻地生活。

一晃十年過去,場景又回到那孤寂的高樓。

女子想像自己的夫君已經功成名就,自己與他之間的距離仿佛更遠了,他的身邊也已經不是自己。

畫面在跳轉間,旁邊寫著詩句和一些必要的注語,一下就讓眾人理解了詩句中的意思。

「此子實在過分!」不少人都為這負心漢而生氣!

【早在先秦時期,《詩經》中就有許多以思婦、棄婦為主人公的作品,它主要是為了反映現實。】

【在三國時期,天下動亂戰爭不斷,像這樣等待夫君的思婦比比皆是,於是這也成為了當時許多文人的寫作素材,其中曹丕的《燕歌行》就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作,曹丕的作品中寫得最好的也是此類。】

【但是曹丕詩中所表達的情感跟曹植就有所不同。】

【曹植以棄婦自比,表達自己被兄長防備排擠的愁怨,我們可以從作品中的「愁」、「悲」、「嘆」、「哀」這些字眼感受到曹植當時的心情,】

【明明我們以前那麼要好的啊,一起讀書練武,怎麼現在就變成了現在這樣呢?】

【你是我的兄長,你都不信我用我,我又該去找誰呢?】

曹丕一怔,下意識看向曹植,誰知正好與對方的視線碰上。

遙想兒時,他們的關係確實比之現在親切不少。

可隨著年紀漸長,各自有了各自想要的東西,親情就被慢慢地捨去。

如今竟還有些相看兩厭的感覺了。

曹丕心中也開始懷疑自己。

難道自己的堅持是錯的嗎?

若自己優柔寡斷,那最後還能坐上那個位置嗎?

【還有一類就是他的述志詩,表達他自己想要為國效力的志向,《雜詩·僕夫早嚴駕》中就很明白地寫了他想征戰東吳,不想當個閒散王,然而不管是他的兄長還是他的侄子都因防備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權利。】

【最後他只能是將這些情感用書寫的形式表達出來。】

正看好戲的孫權:「……」

不過一個毛頭小子罷了。

等曹操一死,他還真不怕他們曹家。

可他現在確也擔心曹操知道他會稱帝之後對付他。

到時若不與劉備合力怕是難以抵抗。

但怕就怕在,劉備也有自己的私心,不支持自己那就難了。

「快,去把子明和子敬喚來。」

與魯肅和呂蒙二人商議商議或可想出應對之策。

【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