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第1/2页)

左右曹操沒幾年好活了。

他們還可多加謀劃一番。

建業。

孫權早已和魯肅、呂蒙二人開始商議如今情況。

兩人都為著孫權稱帝之事而喜,雖此事如今還未發生。

在這個世道,誰還沒有點建功立業的野心,若是他們能助孫權登基,那日後國運昌隆,他們將會是開國功臣。

「可如今他二人尚未動作,吾若行事,可會落人口實?」

孫權想到的魯肅自然也想到了。

他說:「 故,主公只能先做準備,等他二人動作不吃,此外,曹操勢大,吾等可與劉備合盟,幾年之後,曹操一死,曹氏必定勢力大減。」

「主公可韜光養晦,等他死後再與劉備爭奪不遲。」

而遠在鄴城的曹操並不知道眾人都在盼著自己早死。

但他也在因此而不甘心,大局未定,他如何能死?思及此,遂忙命人出外尋找神醫。

而後他才屏退左右,獨招曹丕、曹植二人進了屋內。

我這來得又早又晚的,真寫不快。

第25章

視頻後續

巨幕消失的這段時間裡,鄴城內仿佛並沒有什麼變化。

曹操並沒有因為曹家要取劉江山而代之的事情有過多的欣喜。

只是幾度召集荀彧、鍾繇等人於銅雀台議事,又讓夏侯淵等將領召集軍隊,想是快要有所行動了。

然而,三日後的正午。

許都突然傳來詔書,漢帝劉協的禪位詔書。

劉協先是罪己之過,而後細數丞相之功,現效堯舜,願禪位於丞相。

聞此詔令,眾人譁然。

然而曹操自是不可能接受。

其一,照禮制當三讓也。

其二,此時禪讓,不知其心也。

依巨幕女子所言,那位置遲早是曹家的,但此時禪位定引起軒然大波,屆時孫、劉登基是小,聚之而發難是大。

曹操不認為劉協有那計較,只怕對方是早知道了結果,不過是想將事情提前罷了。

將傳旨而來的中常侍打發走,曹操又召集了眾人商議此事。

「丞相當得大任也。」眾人都如此勸說。

然而曹操面上卻沒多大喜色,若他真能如此輕易坐上那位置,何須等到今日?

他知道這些人大多附和自己,思考半晌道:「吾早已言明,『吾為周文王矣』。」

左右看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一眼,說道:「此事切莫再提!」

對於他的命令,眾人一向聽從,且此時各方虎視眈眈,現在稱帝確實不是一個好的時機,他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解決。

奪權的司馬氏如何處理?

孫、劉二軍如何對付?

還有兩位公子……

每一件都不好辦。

而遠在葭萌的劉備因知道自己此時的目標是什麼,動作倒是快些。

自從天幕預言之後,來追尋他的人更多了。

曹操雖強卻不知仁也。

此時於他而言,正是收攏人心、開疆拓土的大好時機。

於是他招了黃忠等人,即刻攻打益州,為自己奪下這關鍵位置。

建業的孫權卻與他做了相反的決定。

暫且以防禦為主、休養生息,另派人雖是觀察曹劉二人的動向。

從曹操處回到院中,曹植仍舊覺得渾渾噩噩的。

最近幾日,他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他開始回想自己這段時間做過的那些事情。

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讓父親不喜的。

雖然父親沒說,但他也看出來了,父親已然選擇了兄長。

那他,是否該選擇放棄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否當如那蘇軾那般身處逆境而不自棄?

可他不甘心啊!

「先生,吾當真無法成事嗎?」曹植看向楊修,問道。

楊修正因自己之事不安,聽他此言,一時沒能說出話來,被一旁的丁儀搶了先。

「公子切莫妄自菲薄,丞相既曾屬意於公子,難道這不說明公子有此能嗎?再者,幕中女子所言非虛,二公子多疑,若他當權,日後公子的日子不會好過。」

「此話不假,有吾幾人在,定會助公子一臂之力,時間尚早,一切還有轉機。」

楊修看著曹植,希望曹植能想辦法幫自己度過難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