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第1/2页)

【蘇軾就跟他解釋。】

【家人們應該還記得咱們上個視頻中提到的曹丕娶了甄氏,然後孔融諷刺曹操從而得罪曹操的事吧?】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忙得焦頭爛額,原以為巨幕再來,他可以看看他人熱鬧,誰知這才剛開始就又說到自己身上來了。

說到孔融,怕是沒自己什麼好事。

曹操嘆息一聲,如今想讓這巨幕消失簡直天方夜譚,想要不受其影響,還是必須先將天下掌握在手中。

【我們都知道商周時期武王伐紂的故事,妲己是紂王的寵妃,紂王死後,周武王殺了妲己。】

【根據《後漢書》記載,孔融給曹操的信中說武王伐紂然後把妲己送給了自己的弟弟周文王,曹操他也是知道歷史的呀,他就想啊,這跟自己知道的怎麼不一樣呢?難不成有什麼歷史新發現了嗎?】

【一問之下,孔融才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女子說完沒忍住笑了笑。

【就有點氣人吧,可能我是曹操我也得氣。】

【當時蘇軾就用這句話回應了梅堯臣。】

「妙啊!」歐陽修忍不住稱讚。

此子當真有趣!

歐陽修心中對這蘇軾倒是產生了不小的興趣,只可惜這孩子如今才五歲。

若能讓他拜在自己門下親自教導,或許能避免這悲情命運。

想到此處,歐陽修心中已有了些打算。

【自此,蘇軾因為有了歐陽修等人的賞識,沒多久就在汴京出了名,可是正當他要大展身手的時候母親去世,兄弟兩個和父親一起回鄉奔喪,那個時候有丁憂制度,不管是誰,只要家中直系長輩去世都不能做官,得回家守孝三年。】

【三年過後,三人重返汴京,蘇軾終於做了官,可是還沒等他闖出一番大事業,幾年後,也就是公元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蘇洵去世,兄弟倆又回鄉待了三年。】

趙禎愣了愣,英宗難道是自己的廟號?

聽起來倒是不錯。

【宋英宗趙曙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病逝了,所以等蘇軾兄弟再回朝時已經是宋神宗熙寧二年,也就是1069年,這個時候的蘇軾已經32歲,他已經不再年輕了。】

等等!

趙禎傻眼,宋英宗趙曙?宋神宗?

那自己呢?

大宋年號歷來有沿用的情況,他根本算不出來自己是什麼時候離世的。

但也能算出一個範圍。

一零六六年至一零六九年之間趙曙離世,趙曙只做了四年的皇帝,那他趙禎就應該是在一零六二年至一零六五年之間駕崩的。

現如今一零四二年,自己三十二歲,能活到五十多歲趙禎一時不知該喜該憂。

他從未如此算過年歲,還有些胡塗。

然而,這些似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趙曙是誰?

自己的最興來1呢?

難道是改了趙昕之名為趙曙?

何故?

【而也正是這一年,浩浩蕩蕩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王安石變法要認真說起來還有點複雜,咱們中學時候就學過,宋朝冗員、冗兵、冗費的三冗問題是很嚴重的,再加上宋朝一直重文輕武,所以軍事力量也比較弱,就形成了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

趙禎沉著臉聽著女子的話。

雖然女子說得不清不楚,但他也大概明白女子所言三冗是何意。

員大抵是指官員,兵是指士兵,此二者當是說人員太多且不優,而養這些人還得花銀子,導致國庫空虛。

這些問題都是他所憂慮的,他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

沒想到的是,幾十年後這些問題竟還存在!

他再也顧不得王安石還未有官職,令道:「去,召王安石進宮!」

既然他能解決,不如提前辦了。

【宋神宗自然也知道這樣的情況,所以他剛即位就想改革,但這勢必會引起守舊派的反對。】

【而王安石早在公元1058年宋仁宗嘉佑三年,也就是十多年前就已經給當時的皇帝趙禎寫過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要求改革,只是那個時候並沒有得到趙禎的支持。】

趙禎臉熱,他都顧不得去想自己的廟號是仁宗了。

那個時候的他在想什麼,為什麼會不支持呢?

【所以宋神宗趙頊便找到了王安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