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第1/2页)

女子說完,巨幕上突然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雨來得快,打在樹葉之上,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嚇得眾人都以為外邊真下起雨來了。

蘇軾望了一眼帘子外晃眼的日光,感覺這巨幕更加神奇了。

【三月七日這天,蘇軾出門走在路上,也是這麼一場雨,打亂了眾人的步伐。】

【首先用「莫聽」和「何妨」兩個詞起頭,表現出熟稔、輕鬆的語氣,而這兩句都提到了聲音,前面一句給我們一種雨有點大的感覺,但是緊接著他又說「吟嘯徐行」,好像雨又不是那麼大。】

【但是這一句其實是承接序言的,同行的人都很狼狽,只有作者不覺得,這裡也是一樣,雨大是大,但是不影響蘇軾「吟嘯徐行」啊!】

【下一句,「竹杖」和草鞋,這真的能輕過馬嗎?至少在泥濘不堪的雨天這舒適度是很低的吧,但是蘇軾不怕。】

【他說:「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這風雨飄搖,我一身蓑衣照樣過得快活!】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

自從巨幕初現,賈誼每日都會來這湘水邊上走走,於是便又在水邊看到了巨幕。

這後世之人的氣度當真不是他所能比的。

風雨飄搖,自己可算得風雨飄搖?

便當它風雨飄搖罷!

809年,元和四年。

「說得好啊!」韓愈仰天大笑起來。

不用女子說,他也能明白。

這風雨飄搖指的便是那些朝廷里構陷蘇軾的雜碎們, 蘇軾與他如今的處境竟還挺相似。

不錯,任這風雨飄搖又如何?

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無愧於心!怎不快活!

744年,天寶三年。

女子每每把蘇軾與自己相提並論。

李白先時還有些不解,感覺自己與他不該是一路人。

如今看來,倒是沒錯!

竹杖芒鞋便能走遍天涯,何須那香車與駿馬!

【下闕,一陣三月的春風瞬間讓蘇軾醒了酒意,這時雨已經停了,他轉頭看了看剛才那風雨蕭瑟處,跨步而去,管它是風雨還是晴呢!】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蘇軾在逆境下頑強不屈的精神與開闊豁達的人生態度。】

【蘇軾這一生走過風雨路過晴天,有什麼所謂呢?做無悔之事,過暢快人生,即便遭人構陷,即便前路不知風雨不知晴,日子還要過下去!】

【讓我們也同蘇軾一起「一蓑煙雨任平生」吧!】

811年,元和六年。

窗外正好又吹過一陣風。

李賀強忍著不適走到窗前迎上了那一陣風。

「一蓑煙雨任平生……」他低低呢喃,突然懂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咳咳……」

見他咳嗽得厲害,李賀的妻子上前連忙幫他順了順背,「郎君怎的站在風口,今兒個風大,快把窗戶關上吧。」

李賀微笑著擺手,「無礙,藥可煎好了?」

「當是好了,我去催催。」

【蘇軾的詞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宋朝這人才濟濟的時代也算是頭一份,當然咱也不能絕對,有些人就覺得其他人的更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沒有錯。】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已經從方才女子說自己給官人寫悼詞的震驚中回過神來了。

雖說她覺得官人說得對,人固有一死,但心中還是希望女子能多透露些。

不過她也清楚,這些是強求不來的,只能順其自然。

至於蘇軾的詞,她還是覺得不如柳詞,但女子這話倒是不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不可否認的是,蘇軾的氣度卻非常人所及,值得推崇,這或許也是他的詞備受關注的原因。

【接下來咱們看一看他的文,我們早前說過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這個唐宋八大家指的就是散文領域的八大家。】

【我們都知道蘇軾、柳宗元、韓愈、歐陽修、王安石這幾人的文章都很有名,一提名字咱們就能想起他們的名篇名句,但是為什麼蘇洵、蘇轍和曾鞏這三個人的文章我們比較少見呢?】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曾鞏蹭地從座椅上站了起來。

一旁的同窗問道:「子固,這是說你吧?」

曾鞏覺得肯定是,雖然這天大地大可能不止一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