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第1/2页)

「既父親想喝,也行,但一日只能和一杯。」

這次蘇軾倒是應得快,笑說:「一杯足矣。」

東晉。

陶淵明上回邀著鄰里醉了一場,昏昏沉沉了兩日,錯過了不少人來拜訪。

其後又有許多人來拜訪他,能接待的他都接待了,讓他去做官的一律回絕。

有酒有菊,還做什麼官?

當初那想要做官的心性早已被磨平了。

這一日,顏延之又來。

他終於出門迎了客。

「元亮,有了好酒怎能獨醉?」

陶淵明邀他在院中石桌前笑道:「你在我這處留下的酒錢早已花光了,還想喝酒哪有那等好事?」

顏延之當然知道他是在說笑,哈哈笑了兩聲,說道:「原是嫌沒錢。」

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錢袋,「來,上壺好酒!」

陶淵明如今又不缺銀子,沒搭理他,轉身從院中挖了壇好酒出來,「先時釀的桃花醉,少了誰也不能少了你的。」

顏延之眼前一亮,趁著未醉說道:「先時那巨幕現出,吾思謝靈運當有一席,未料不曾說他,倒先說了你了。」

「延年該是老糊塗了。」陶淵明倒酒笑道,「此女所言悲情文人是也,他謝靈運如何擔得起此二字?如我陶潛釀酒總被人搶食這才叫悲情。」

顏延之頓了片刻哈哈大笑起來,「我瞧你也確實悲情,種幾根豆子也種不活,不如你隔壁的大娘。」

葛大娘似是聽到了,從那頭院中看著二人笑道:「陶先生,又與人喝酒呢,可要來點下酒的豆子。」

「甚好,勞大娘裝一碟子。」

陶淵明忙取了酒壺,去換了一碟豆子。

怎麼看都是虧本的買賣,可他時常如此,顏延之也習慣了,並未多言。

很快,兩人就在一片菊香之中有了微醺之意。

【hello,大家好,這裡是熱愛古代文化的三月,我們又見面啦,感謝大家的支持!】

「來了來了,陶先生,說你來了!」

四周本還安靜著,不知何時就聚集了幾個村民,乾脆坐在一處嗑著豆子看巨幕了,本還要下地的鋤頭也擱在了一邊。

那葛大娘正好將陶淵明送的酒招待了眾人,陶淵明也給眾人添上一壺,霎時更熱鬧了。

【真的非常感謝家人們的支持,我的視頻播放量都第一名了,感謝大家,雖然評論和彈幕都比較少,但是我已經滿足啦。】

【大家的評論我都有看,我看很多人都在說唐朝文人,放心,大唐盛世,文化的高峰,少不了他們的。提前預告一下吧,下次就是唐朝文人,敬請期待。】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作為皇太子掌權不過幾日,頒布的政令已經讓許多人信服。

玄武門之事他早有預料,後來巨幕一出倒是給了他不少的便利。

唐朝後來會有「安史之亂」,此乃大禍,而此時自己上位等同江山易主,那大禍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雖然這只是李世民等人的猜測,但確實是對他們有利的。

李世民又頒布了一項利民之策,避諱之事古來有之,可若世、民二字皆要避,那委實麻煩,乾脆就不讓他們因一字而避,只不同用二字即可。

「大唐盛世。」在心中想了想這個形容,李世民還算滿意,有他帶領,自然能領出一個盛世。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終於等到了!

下次終於要說唐朝了,大概也會提到她吧。

她表面不動聲色,只吩咐兩日後去神宮祈福。

雖然祭祀大典剛過,但她還想更安心些。

希望列祖列宗保佑她能扭轉局勢,讓大唐延綿萬年。

【今天呢,依舊是我們的悲情文人系列,《古代悲情文人之陶淵明》。】

【說起陶淵明,還得說一下陶淵明所處的那個時代。】

【我們之前講曹植的時候說過,曹丕稱帝後建立魏,而後司馬氏專權滅了劉蜀,後來司馬炎即位建立晉朝,隨即滅了東吳,進入了一個統一王朝時期。】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聞此言,天下譁然。

沒有人不想天下統一,因為沒有人想要一直打仗。

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如今勢頭正盛的曹操、劉備和孫權都沒能得到天下,反而是司馬家走到了最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