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只是不知能飛到何時,又飛往何地罷了。

【這看似與他的「性本愛丘山」有些矛盾,但其實並不矛盾, 熱愛自然並不一定非得永遠處在自然當中嘛。】

【但是呢,後來陶淵明確實是在做官與歸隱之間反覆橫跳,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們之前講過的那個時候覆雜的政治環境。】

744年,天寶三載。

輞川別業。

王維靜坐於室,心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1。」陶潛之反覆橫跳並無任何過錯。

他只是在那時未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官職罷了,如同如今的自己一般,如此便是想兼濟天下亦不能夠。

【前面做過什麼官,我們不太能考證,所以前面的心路歷程咱也不知道,不過咱們可以推測一下。】

【後面在398年,隆安二年,陶淵明做過桓玄的幕僚,那個時候桓玄的篡位野心就已經很明顯了,陶淵明也看得出來,在他心裡,自己是東晉人,桓玄想篡位顯然不符合他對大領導的期許,所以為了躲避動亂,再加上其母親去世,他就趁機離職了。】

【再者孔子的「仕」不是積極入仕,而是「學而優則仕」,就是學有餘力了你再去入仕去做官。】

【孔子還提出過這麼一個觀點,「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大致意思就是說,這個政治環境適合做官了,咱再出來做官,不適合咱就歸隱。】

王維十分贊同此觀點。

現如今便是無道之時,那他就適合待在這輞川別業悟道參禪。

他又想起自己已逝的好友孟浩然,心中略有悵然。

不是不見,是無道矣。

【其實陶淵明的糾結是在於他想做官,但是那個環境確實不大適合他在官場發揮自己的才能,所以讓他很糾結。】

陶淵明嘴角的笑終於也有些僵住了。

雖然他早已經不打算再入仕,可如今再說起來卻還是心有不甘。

年少有志時,誰不想在官場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呢?

可這世道,並無他陶潛立足之地。

陶淵明嘆息。

不如一方菜園一壺酒也。

【另外讓他糾結的思想根源還有一層就是陶淵明他不止信奉儒家思想,他還信奉老莊 ,甚至你也能從他的作品裡看到佛教的影子,但不多,主要還是儒和道。】

1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陶淵明這個單元設置的時間大概是公元410年,這時候顏延之跟陶淵明應該還不熟,這裡是私設

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36章

陶淵明

【我們說東晉時期流行清談,清談的內容多為老莊思想,陶淵明再怎麼也不可能獨立於世,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這些思想的影響。】

西晉景元年間。

會稽。

「叔夜,這陶淵明不可能獨立於世,吾等如何獨立於世?」

服用五石散後,山濤與嵇康快步走在竹林間,以求散熱,白色的袍子上時不時被落下的竹葉沾染,他二人也未曾察覺。

嵇康一拂衣袖,袍中灌進一陣風,讓他舒服地低吟一聲。

「此子受民叫六經束縛,如何獨立於世?」

無民教則無束縛矣。

山濤知他一向固執,但仍心存希望,勸道:「做官正可將民教執於手中,改民教而求自由, 不正好?」

嵇康瞥他一眼,滿臉你在說什麼胡話的表情。

山濤也知不可能,但叔夜三番五次惹得晉公不悅,實乃不祥之兆。

「你再想想,尚書吏部郎而已,先去試試,不行再……」

「山巨源!切莫再言,否則請你離開了。」嵇康蹙眉,毫不客氣道。

山濤嘆息,沒再多言,只與他繼續迎風而走。

巨幕中的女子仍在繼續。

【在他的作品當中有很多化用老莊典故的地方,比如說他在《命子》中寫到的「厲夜,遽而求火。」他用這句話表示父母對孩子的期盼。】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陸游跟蘇軾一樣,近來也比以前更愛讀陶詩了。

想來大家老了,都慢慢嚮往隱居生活。

不管是陶淵明還是蘇軾都對孩子有著各種的期待,自己又何嘗不是。

今年懷祖不過三歲,他便已經想幫這個小兒子謀劃日後的人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