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第1/2页)

韓愈聽到女子形容,忍不住地笑了笑。

此女倒還有些風趣。

可就他而言,若是拜訪,自然該敲,雖推為熟稔,但敲便更顯風度了。

【到了京城,許是想得太入迷結果碰到了韓愈的官轎,沒來得及避讓,差點撞上去,韓愈也沒生氣,就問他咋了,他就把自己這個困擾說了出來。】

【韓愈一聽,那肯定得敲啊,你得有禮貌吧?後來就用敲了,兩人也因此事成為了朋友。】

【於是就有了咱們現在知道的「推敲」。】

賈島聞言一驚,自己竟能與韓大人成為朋友嗎?

那自己此番下山真是下對了。

【陶淵明的詩句寫的時候有沒有推敲咱們不知道,但是至少表現出來的感覺那就是天然而成,不事雕琢。】

【其實在當時陶淵明的詩是遠遠比不上謝靈運的詩的,但是為什麼後世反而更推崇陶淵明的詩呢?問題就出在這兒。】

東晉。

謝靈運仔細地琢磨了一下陶淵明的詩,又看了看自己的詩。

為何要將他們二人相提並論?

想了想,似乎是他們的詩中寫了許多的自然景色?

「不事雕琢……」

【後面一句「清飆矯雲翮」的意思是清風吹過,鳥兒都飛得更高了。多麼生動的場景!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

【這是哪裡的鳥兒呢?不是集市上待宰的鴿子,也不是富貴人家籠子裡的金絲雀,它是飛翔在自然間的自由自在的仿佛飛在雲端的小鳥!】

1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善鼓琴》

第37章

陶淵明(小修)

744年,天寶三載。

自賜金放還以來,李白這微帶愁苦的心從未真正放鬆。

然而他自詡豁達,卻是忘了,自己在這太平之世,獲得如此自由,那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甚好!

【「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

【對於這兩句話,古往今來都有不同的解釋,咱們就按自己所理解的陶淵明去解釋就可以,畢竟作文有法,但「法無定法」,萬事萬物的解釋都是在客觀的基礎上依賴於主觀的。】

杜甫十分贊同「法無定法」此句運用到作詩作文之上。

他自己的詩很多人都知道,也讓許多人所稱讚。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欣賞自己嚴守格律的詩。

然既不守格律並沒什麼錯,那自己守了格律又何錯之有?

不過是各自的法罷了。

【這裡三月認為,這兩句的意思就是說作者所熱愛著的一切景物都還好好地生存著,這一句與之前的「事事悉如昔」對應,這裡的「存」取生存、生機勃勃之意,它們隨著合適的風風雨雨成長,完全沒有任何阻擋。】

【為了解釋清楚,我這裡是強行翻譯,咱們聯繫前文意會一下,就是我所熱愛的一切都在順應著自然生生不息。前兩句是具體描寫樹林飛鳥,而這裡就是總結。】

東晉。

顏延之 也並不是很能理解陶淵明所表達的意思,便問:「此句是此意?」

陶淵明像是喝醉了,眼神也有了些許迷離,「她不是說了?法無定法。」

「也是,寫都寫了。」

過了那時候,或許是那意思的也不是那意思了。

情緒已經在那一刻得以宣洩,它具體是何意知不知道又有何干係?

【陶淵明詩中像這種程度的不那麼好理解的詩句很少,大部分還是淺顯易懂的。】

【接下來的四句就開始進入正題,前面就當是渲染一下氣氛。】

【「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我到底是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地幹這苦差事?】

【陶淵明!你清醒一點,你要吃飯,你要喝酒,你要養老婆孩子啊!你連豆子都種不好!】

「方才是不是你說的?下回帶我去種地?」

陶淵明指了一旁的鄰居,笑道。

「是我是我,過段時日該種麥子了,你帶著嫂夫人和孩子同吾等一起吧!」

「一起一起,咱們都一起。」又有人附和。

那人醉得臉紅彤彤的,站起來又險些跌坐在椅子上。

惹得眾人哭笑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