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而咱們這裡陶淵明所表現出來的自然不是狂風,而是一種消散疲乏的拂面清風。衣袂飄飄,就跟得道成仙了似的。】

「誒,別說,仿佛那一刻我還真就感覺自己馬上要『摶扶搖直上九萬里』了!」陶淵明笑道。

一旁鄰人道:「人姑娘說了,是清風,上不去。」

眾人又都嬉笑起來,有酒有鄰為伴,仿佛方才的擔心焦慮都已煙消雲散。

【其後「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已經迫不及待了,向人打聽了前方的路,又可恨這歸途路上的時間過得太慢,快點到家就好了!】

【從下一段開始就寫他回家的場景,「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看到自己那簡陋的屋子,開心地就跑過去了。】

【這個時候的陶淵明已經四十歲了,一個四十歲的男人像個小孩兒一樣載欣載奔,可想而知他對於回家這件事情是有多麼地高興。】

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

李煜聞言竟是落下淚來。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若是能讓他回自己家去,哪怕讓他睡狗窩又有何關係?

四十歲又如何?

哪怕是八十歲,只要能讓他回家他估計也要高興地跳起來。

【「僮僕歡迎,稚子候門。」陶淵明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雖然他的孩子一個個的好像都不怎麼爭氣,為此他還寫了《責子》責怪自己的兒子不思進取,但本意還是激勵。】

東晉。

陶淵明搖搖頭,自嘲笑道:「養子不如飲酒。」

「我看啊,陶先生是一切都不如飲酒!」

「哈哈哈……」

話雖如此說,但天下哪有不希望自己子女成材的父母,對此事陶淵明還是有些擔憂的。

見他如此,顏延之道:「若元亮你放心,不若讓阿舒和阿宣同我回去,讓他二人去歷練歷練?」

「當真?」

「騙你作甚?」顏延之道,「只是我可不會縱著孩子,你只別心疼就行。」

陶淵明擺擺手,「自然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意思。」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這幾句就把陶淵明最喜歡的幾樣東西給表現了出來。】

【首先是「松」,從《禮記》說禮如「如松柏之有心也。」開始,松就經常用來形容人的品格,最著名的就是《論語》中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於是慢慢成為文人士大夫最愛的表現人忠貞不屈品格的意象之一,後世許多文人也曾寫過相關詩句。】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父親是最愛松的了,是嗎?」蘇過貼心地為蘇軾斟著摻了水的酒,問道。

蘇軾曾經種過許多的松樹,他還曾寫過「手植青松三萬栽」的詩句,雖說是誇張之語,具體種過多少他自己也不記得了。

但愛松那樣的質量卻是做不得假的。

【陶淵明的詩句中也時常提到松,大家感興趣可以下去看看。】

【而菊就更是他的心中所好了。其實菊在我們現在來說並不是那麼受歡迎,因為它代表著逝去、代表著緬懷,家中的老年人可能還會用不吉利這樣的話來形容菊花。】

【在魏晉時期菊花就是一種可食用、藥用的普通植物,也作為秋日飲酒時的觀賞物,但是陶淵明首次賦予了它以人的高潔的隱逸的特徵。】

1042年,慶曆二年。

洪州分寧縣。

二十六歲的周敦頤現在只是一個小小主簿。

之前女子就提到過他喜歡蓮花,他是真的很喜歡蓮花,而且那「出淤泥而不染」一句寫得非常妙,如此高潔是菊所不能替代的。

【一直到後來,喜歡菊花的人也不多,宋代的周敦頤也在《愛蓮說》里說過,「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鮮有聞,也不是不聞,所以也是有人喜歡的,只是少。】

【等到了明朝時,「菊」才被黃鳳池編入《梅竹蘭菊四譜》,自此梅蘭竹菊被合稱為花中四君子。】

周敦頤詫異,為何是梅蘭竹菊?

蓮不好?

【雖然「四君子」之名出自繪畫界,但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不過就菊來說,除了隱逸品格,它也有其他特殊的寓意,比如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曾經寫過一首《不第後賦菊》,將菊又賦予了英雄品質。】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