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第1/2页)

然而手快的點上去卻顯示了餘額不足。

「如何會餘額不足呢?」

「我也是我也是!」

「哦,我的餘額只剩八十六了,不能議價嗎?」

明明他們還有好些餘額,可卻買不起這東西,都不能學學是如何製作了,可惜。

實在可惜!

女子每次拿出這些東西時說得就很快,托盤被她放在桌上,她繼續道。

【感興趣可以看看,我們接著往下說,說起這《桃花源記》,我曾經看過一些奇奇怪怪的研究給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未成年小朋友們和不能接受弗洛伊德心理學觀點的家人們點擊進度條跳轉。】

此話一出,就連陶淵明都更感興趣了。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

而且這一句話又是眾人難以理解的,何為弗洛伊德心理學?

何為點擊進度條?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也在琢磨這句話的含義,弗洛伊德心理學,此理學難道是朱熹說的理學?

朱元晦總愛研究這些玄而又玄讓人不想聽的東西,若他此時在就好了,定能說出些解釋來。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許多觀點在精神分析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如冰山原則,他認為每個人的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由冰山之下潛於水中我們平時看不到的潛意識主導,而超我則由冰山之上的意識主導,而介於兩者之間的由前意識主導的就是自我。】

朱熹正和陸九淵在白鹿洞書院講學,忽見巨幕,從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可是近來女子講的東西中他們不懂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他們不懂,學子們就更不懂了,只能大家一起研究討論。

一開始他們也以為這弗洛伊德心理學是以理為中心的理學,然而後來才發現理當於心連讀,是講心理講精神,與他們所了解的又不同了。

還有這些什麼本我、自我什麼意識,仿佛帶著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

王陽明任兵部武選司主事。

巨幕來了,他也停了手中事情看巨幕。

「心理學?」

王陽明一直讀朱子理論,卻總覺得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些奇怪的地方,但又說不上來。

這時他仿佛突然頓悟,難道是心?

正要有什麼想法的時候,女子說話又打斷了他。

【我們還是以陶淵明為例,首先本我注重享樂,注重對欲望的追求,而陶淵明的本我是什麼呢,只留下動物本能就更好理解了,比如他回家躺平,他沉迷飲酒不問莊稼不問世事,只讓自己的身體精神得到愉悅。】

【而自我就是他還是活在現實之中的,即便他不想去想,但他不得不想,根本沒錢喝酒要工作,工作了有錢了,可以喝酒了可以享受一下了。自我他其實有點類似於在本我和超我之間反覆橫跳的感覺。】

【最後是超我,超我是一種站在高處的超凡脫俗的層次,就是拋開了自我,比如陶淵明知道現在這個社會動盪,就需要人才,而他拋開自己的欲望一心為了匡扶晉朝或者一心讓整個社會安定,且不論他能不能完成,只要他去做了,就算是達到了超我這個層次。】

晉朝。

陶淵明手中酒杯落到地上,撒出來的酒將院中的泥地洇濕了一片。

原來他自詡清高,也不過是難超世俗的平凡人罷了。

無數的文人士大夫紅了臉。

他們都是沒辦法脫離世俗,沒辦法拋開自我,沒辦法將事情做到最好的。

1042年,慶曆二年。

歐陽修心中也微微震撼。

若是他們都能拋開心中的欲望,那他們改革之事將會順利很多。

然,這世間又有幾人能達到這超我。

不過是與桃花源一般,美好的念想罷了。

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回想起過去,若自己拋去自我……

他完全不敢想像,自己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若是那樣,或許只有仙人可以完全做到吧。

那是真正的無憂無喜亦無懼。

【一般來說,我們人占主導的還是自我,只要克制自己別一味地尋求本我就很好了。所以人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