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1181年,淳熙八年。

范成大有些詫異。

他平日裡雖也喜歡陶謝等人的詩,偶爾也會寫一些田園小詩,但更加崇尚白居易等人的詩作,為何自己會被囊括在這山水田園詩派之中呢?

不過這般被提到,總比毫無建樹的好。

心中這般想著,他已經打算好了,晚些時候回去拿出自己的田園詩看看,看看是否真擔得起這名聲。

楊廷秀也被提到了,有時間與他去封信吧。

而遠在廣東的楊萬里也有此想法。

他一向看好范成大的作品。

但范成大寫的山水田園詩還不如自己的多,若論起來有唐一代該有許多此類詩人才是,不過女子提到他二人也必有原因,或許後面還會再提。

【陶淵明咱們就已經講到尾聲了。】

【陶淵明,一個喜歡菊和酒渴望歸隱桃源的糾結文人,他看似邋裡邋遢,用葛巾漉酒,實則卻有著精神潔癖,身逢亂世卻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

【最後請允許我用周敦頤的一句話來形容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周敦頤又聽到了自己那篇文章中的又一句子,仍覺不錯。

雖陶淵明與他所愛花不同,但他認為陶淵明也擔得起此誇獎。

【陶淵明作為士大夫的精神家園,其高潔質量值得我們尊重。】

【好啦,這一期視頻就到這兒啦,大家記得一鍵三連,多多彈幕、評論、轉發,如果喜歡陶淵明的手辦也可點擊評論區連結購買哦。】

【拜拜,下期見。】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端起杯中酒默默地與巨幕虛碰了一下,而後將酒一飲而盡。

叔黨應是以為他醉了,輕笑了一聲,但他清醒得很。

這是代表了他對陶淵明的感謝與尊敬。

不過叔黨不明白亦無甚關係,本來許多事情都是自己心中有數即可。

眾人翹首以盼,終於迎來了下一期的預告。

不止是唐朝的人,各朝各代都想知道被女子頻頻提及的大唐盛世是如何之盛。

巨幕中,女子消失,隨之而來的是一座眾人從未見過的繁華的城池,其旁書曰:唐·長安。

長安城正處於夜晚,從天上望過去,整座城池卻是燈火通明,四四方方的城池中連工整的道路也看得清清楚楚,城內 熙熙攘攘,只輕瞥一眼便能知其繁華之盛。

「原來天底下真有這樣的地方!」

陶淵明的感嘆亦是千千萬萬人的感嘆。

場景倏地變化從城池到了鄉村,看著即將豐收的糧食,百姓們說說笑笑合不攏嘴。

視線從那些農人身上快速變換,穿越山川河流,而後停在另一處叫鞏縣的城池,此處雖比長安小了不少,但看著亦是繁榮。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杜甫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看到方才之景象,不驚訝那是不可能的。

他大唐之夜竟有如此美景,即便是他這個天子也未曾見過。

也不知女子是如何辦到的。

他心潮澎湃,已經在心中開始想法子,然而詩句一出,他就像是被悶頭澆了一盆涼水。

李隆基當然能看懂「憶昔」二字,這是不是說明,現如今已經不如開元年間了。

其實他自己也早就知道,但他一直都在逃避。

總想著大唐已經很好了,就算比之前差了一點也是極好。

如今看來,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他錯了,錯得離譜。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看到方才景象,整個人都呆住了。

那當真不是仙界嗎?

他原以為咸陽已經是這個世間最繁華的地方,沒想到這唐朝竟能繁榮至此!

嬴政一直以為讓天下所有人都誠服於自己這就夠了。

可這大唐如此盛世都走向了衰落,何況秦乎?

他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啊!

跟他同樣想法的還有許多人,劉邦、劉徹、曹操、劉備、孫權……這些有著卓卓功績的人此時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就連李世民也不例外。

他能猜到大唐之盛,卻未曾料到能盛至如此。

方才聽聞李隆基 後期那般不堪,他本想將此人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