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第1/2页)

此女安敢?

驕奢淫逸、好大喜功、任用奸臣,每一項罪名都足以讓他前半生積累下來的信心轟然崩塌。

【跟李煜和曹雪芹想比,杜甫的家境可能算不得最好,但在當時也算不錯了,比只有錢沒有權的李白好多了。】

李白心中被扎了一刀。

這有什麼可比的?

他若是但凡有點背景,也不至於像如今這般一事無成。

杜二也是,怎麼就不好好利用?

罷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然而他良好的家世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積極影響,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杜甫和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同為魏晉軍事家杜預的後人。杜預歷任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等職務,他學識淵博、文武雙全,在當時被稱之為「杜武庫」。他以及杜甫的那些一代又一代做官的先輩們對於杜甫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們就是杜甫建功立業道路上的催動劑。】

杜甫對此並不否認。

他自小崇敬杜預,他都不奢望文武雙全,只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像杜預那樣一個能夠為國效力的偉人。

這就夠了。

【而杜甫的祖父是我們之前提過的「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審言,杜甫曾在《贈蜀僧閭丘師兄》提到「吾祖詩冠古」,杜審言對杜甫的影響同樣也是巨大的。】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早在第一次女子提及杜審言時,武則天就已經將之遷為著作佐郎。

只要他幹得好了,很快便能平步青雲。

說到杜審言,大抵能說到她的事情了吧。

【杜審言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什麼叫近體詩呢,就是與古體詩相對應的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也稱之為「格律詩」,具體而言,一般認為就是五、七言律詩,還有短點的律詩也就是絕句,加上長點的律詩也就是排律。】

【杜甫的格律詩是寫得特別好的,白居易曾在《與元九書》中說杜甫的詩「覙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意思是說杜甫的詩格律運用得十分純熟,盡善盡美,甚至超過了李白。】

【這在很大程度上算得上是家學淵源了。】

此時,爺憑孫貴的杜審言十分自豪。

雖然自己這個孫子還沒有出生,但此時已經是給他帶來了榮耀。

如今家中都對崔氏關懷備至,都盼著這個爭氣的孫子能夠早日出生。

悲情此類都不重要,他們及時避免即可。

還未出世就有了此番名氣,杜家真是祖宗顯靈了。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蹙眉,這樣說得他似是踩李抬杜似的。

此女話為何只說一半?

分明他前面還寫了「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

委實荒唐!

雖說他欣賞杜甫的「為事而作」,可李白的才華誰又能否定呢?

【然而杜審言對杜甫的影響遠不止作詩這一點。】

【杜審言這個人,主打的就是一個「狂」字,他恃才傲物,遭人嫉妒,據《新唐書》記載,「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意思就是他的文章比之屈原、宋玉還要厲害,書法連王羲之都比不上他。】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難以置信。

她走到今天,見過的高傲狂妄之人不計其數。

但是像杜審言這般狂傲的還是第一次見。

她老早就將杜審言的詩句讀過了,文采雖不錯,可到底沒有這般誇張。

真是狂妄!

【他的這般狂傲對杜甫肯定是有影響的,杜甫困守長安,給當時的丞相韋濟寫了一首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首詩內容豐富,它寫了杜甫的才情、志向、抱負,吐槽了他當時的仕途失意與生活困苦,也抨擊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表面上是寫給韋濟的臨別信,實際上我感覺他還是有求職的意思在裡面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對於女子給自己祖父的評價並不是很滿意,但卻又說不出什麼不是來。

原來這個韋左丞就是韋濟,他竟做了左丞。

求職何意?

難道是覓舉?

意思是他在這詩中寫了很狂的句子?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