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第1/2页)

更何況如今知道了天將大亂,他說什麼也沒辦法安然避世。

【但是杜甫奉儒守官跟他欣賞隱士是不衝突的,隱士身上的那種淡泊名利的氣質那就是他們這些人所沒有的。】

【我們在看待李白、杜甫這些人的詩歌時可能能在其中看到他們的豁達、愛國愛民等等一系列的感情,但是我們也不能去神化他們,他們都是凡人,身上也有煙火氣。】

李白挑眉。

聽這意思,後世還有人神化他們?

若是將後世那些人的崇敬轉一點點到聖人身上……

想到此處,李白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似乎女子對自己的誇讚從始至終也只有詩歌與性情而已,當世這般誇讚自己的人也不少。

所以真如女子所言,自己在政事上就是毫無建樹?

【像杜甫在前期的詩歌中也是寫了許多的干謁詩的,也是走了很多關係的,雖然他可能跟別人不一樣,寫出來的東西沒有那麼阿諛奉承,但是他本質也這麼做了。】

【這個複雜的情感跟陶淵明有些類似,他不想做這個事情,但是卻不得不做,他們就做不到完全的歸隱就像那些隱士那樣。但是他們都會在心裡嚮往那樣的生活,做個那樣的人。】

【但即便嚮往,杜甫卻有自己堅持的東西,願意為之低頭,雖然低得不徹底,但他也努力了。】

杜甫想著低頭哈腰去獻詩獻文,他實在做不到。

他也不明白,為何有才之士還得不到重用。

李十二白那般文才現如今也沒能如願。

若何時能有那公平公正之科舉,所有人都憑著才能走上仕途,如果可以,他自己考不上也沒什麼關係。

【《北史》記載,「好以榮利干謁。」「干謁」從來就不是一個很好的詞,但這又是當時的一個普遍情況,而文人們多自詡清高,這兩者之間其實是有矛盾的,這也讓他們的內心十分掙扎,就更渴望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雖然李白內心深處也是渴望官場的,但他表現出來的那種灑脫不羈基本上可以算是與官場主流背道而馳了,所以杜甫遇見了這樣一個自由浪漫的靈魂,自然就被吸引了。】

輞川別業。

王維自己又何嘗不掙扎?

他原以為自己和李白不是一路人,卻沒想到他和李白竟也都是這俗人中人。

在朝為官這麼些年,他沒能做到像老師張九齡那般為朝廷做出巨大的貢獻,也沒能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寧靜。

他在這看似寂靜的輞川,心中卻掙扎不已。

原來大家都一樣啊。

【兩人分離時,他同樣也寫了詩送給李白《贈李白》。】

【兩人的贈別詩誰先寫誰後寫不知道,但顯然是有對應的,李白詩中寫「飛蓬各自遠」杜甫寫,「秋來相顧尚飄蓬」。可以看出兩人這次的離別是在秋天,杜甫要去長安,而李白繼續東遊,他們就像飄蓬飄向各地,這個飄蓬就是蒲公英一類的植物。】

【後一句「未就丹砂愧葛洪。」沒有去求仙,真是愧對葛洪!葛洪是東晉一個煉丹的道士,說這個大家可能沒印象,但是說抱朴子大家可能就熟悉一點。抱朴子就是他的號。】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本來心中已經對求仙之道有些懷疑,可是女子一再提及他又覺得此事還得多加思索。

其一為何上古如此多的仙人傳說。

其二為何後世也如此多的人尋求求仙之道。

其三女子說求仙不可能的依據是什麼。

其四徐福此行能否有收穫。

【隋唐時期,儒釋道三教開始融合,除了少部分有堅定信仰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是三者都信的,杜甫就是其中之一,他沒怎麼太過崇尚道教但是卻曾經去王屋山找過華蓋君,而李白那就是典型的信道教了,他在被授道籙之後已經算是一個真正的道士了。】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整天縱酒白白浪費了時間,你有如此狂放不羈的才情,又能去哪裡施展呢?】

【這樣解釋起來稍微有點不太能理解,需要意譯一下,但是意譯的話那就是看個人的理解了,這裡三月認為杜甫的意思是說,現在咱倆要各奔東西了,你也成道士了,好好修道吧,別每天只顧著喝酒了,你明明很有才,唉,只可惜得不到重用,乾脆就別想那麼多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晃了晃手中酒壺,將最後幾滴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