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第1/2页)

即便已經過了那麼多年,他依舊能想起自己當年那種痛苦的感覺。

但他同樣也能理解杜甫的離開。

這個世界就是需要這麼一些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

只是可惜的是,杜子美終生不被重用,這是他的遺憾,更是唐朝的損失。

【然而,杜甫空有一腔熱血,可到底還是逃不過上天的捉弄,在路上就被叛軍捉拿押送回了長安。】

【像他一樣被抓的還有王維,但是我們之前說過王維已經很有名了,所以安祿山特意將他接到長安,還給了他一個給事中的職位,同時讓他失去了自由。】

輞川。

王維終於還是沒辦法再保持冷靜了。

他竟被叛軍授予了職位,若聖上知道 了此事定會勃然大怒吧?

若是真到了那一步,他得想辦法不受這個職位,名不正言不順,他怎會妥協?

他驀地想起前面女子說他做大官,不會是在此時身居高位吧?

王維也開始心驚了。

長安。

李隆基確實心裡冒著怒火,但是他今日生的氣已經夠多了,這一星半點還沒讓他太過失態。

他一向不怎麼看好王維,王維這人並不怎麼能懂得審時度勢。

可是他不看好,不代表他可以忍受王維轉投他人。

但是現如今一切還未有定論,王維還是他的右補闕,一切還可以慢慢來。

【而杜甫現在既沒什麼名氣,又不是什麼大官,還莫名其妙地躲過一劫,沒有被囚禁,但卻也被困在了長安。】

【雖然他算是因禍得福勉強守住氣節,但是長安的失守,前線的敗績,艱難的生活還是讓他十分痛苦,於是他寫下了《對雪》一詩。】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這個時候房管率軍與安祿山戰,大敗。戰場上又多了許多死去的士兵,與之相對的,他卻在長安獨自悲傷。一個「獨」字就說明了他當時的處境,以往繁盛的長安如今成了敵人的地盤,心中愁苦卻無一人敢說。】

怎會如此?

他的長安城,如此多的英雄俊傑,難道就無一人敢站出來與叛軍對抗嗎?

李隆基完全想像不到,這麼大個長安,怎麼能淪陷?

若是百姓士兵團結起來怎麼也能喝退敵軍吧!

何以讓這杜甫一個人!

然而這些只在李隆基的腦海中閃過,這顯然是很艱難的。

他自己都跑了,如何能指望百姓奮起反抗?

他怎麼會跑呢?

他不是應該誓死抵抗嗎?即便是死在這大明宮也不該逃走啊!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惡劣的自然環境用以襯托當時殘酷的社會環境。】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緊接著寫他自己的處境,瓢也沒了,酒也沒了,而爐中的余火仿佛將四周照得通紅,這裡用了一個「似」就說明已經不是了,爐子裡還有沒有火已經不知道,但是就算有也沒辦法帶來溫度了,就像這盛世大唐的最後一點威儀,好像也隨著這爐火頃刻間消失殆盡。】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四處的消息都沒了,只能幹巴巴地坐在這兒用手在空中書寫。紙筆沒了,傳信也不可能,前線和家中的消息都沒有,只能書空表愁緒。表面了作者國家與親人卻又無能為力的痛苦心情。】

李隆基心中生出了悔意。

他怎麼會任用李林甫呢?怎麼會任由李林甫亂來呢?

若是早早罷免了李林甫,他不早就擁有了杜甫這樣為國為民的人才?

管他祖父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忠君愛國那還不夠嗎?

然而思及此處,李隆基才像是突然反應過來,如今罷免李林甫還來得及,如今任用杜甫也還來得及。

【在這一段時間裡,杜甫寫了許多憂國憂民和思念家人的作品。】

【《月夜》就是其中一首,表達了對妻子的思念。一開頭他便假想妻子思念自己的場景,「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可憐我那遠在鄜州的兒女還不懂他們的母親為何思念長安。說明孩子還很小,天真可愛,卻不懂大人之間的思念之情。】

聽聞此言,原本還有些憂傷的楊氏微微垂眸,臉上也泛起一層薄紅。

此女怎的這些也往外說?

杜郎的這些詩竟也被傳到了後世,日後還是叫杜郎莫在寫這些詩句了,如今所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