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所以此事無解,杜甫也只能「拜辭詣闕下」,去宮裡跟聖上辭別,然而卻惶恐不安,走了好久都沒能走出來,「怵惕久未出」。大家都在為國事操勞,他如何能安然回家呢?可他沒有辦法。】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 已經將杜審言召到了跟前,但卻只是賜座並沒有搭理對方。

殿內一陣寂靜。

突然,武則天開口道:「婉兒,你幫朕想想,這李隆基可有叫李亨的兒子?」

若是有乾脆掐死得了,他也好再重新培養一個象樣點的。

「回稟聖人,未曾聽聞。」

武則天瞥了一眼老實坐在一旁的杜審言,沒再說話。

杜審言心中打鼓,雖猜測聖上並不會對自己如何,但她這氣勢著實駭人。

有時候女子真真比男子還要可怕。

【其後幾句一直到「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都是在表達危難之際自己離開的憂愁與不安,可是即便他在宮中逗留許久,聖上依舊沒有將他留下,他還是踏上了歸途。】

【前面的辭行我們劃分為一個段落,這後面的歸家途中又是一個段落。】

【「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作者在鄉間小路上緩慢前行,人煙稀少,四處都十分蕭條。「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遇到很多帶傷的人,他們都痛苦呻吟在流著血呢。】

巨幕之中突然出現幾張畫,那些畫像是真實的一般,人們能夠清晰地看到那些人身上的傷口。

然而人們卻沒有時間去想那是怎樣的神技,能畫得如此真實,因為那些畫中入目即是山河破碎,到處是破牆爛瓦,到處是受傷的災民,他們滿身傷痕形容枯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就是戰爭下的人們嗎?

李隆基雖參加過政變,也不是沒有見過流血,但從未真正上過戰場,從未見過這樣駭人的景象。

幾年之後,他大唐就是這樣千瘡百孔嗎?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回頭望去,鳳翔的旗幟還忽隱忽現的,可是「我」啊,卻不得不離開了,「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我」向前登上寒山,總是看到戰士餵馬飲水的水坑。說明他經過的這些地方都曾經是戰士們途徑之地,甚至是戰場。】

【從「邠郊入地底」一直到「甘苦齊結實」都是寫一路上的自然風景,有山崖、秋菊、古道、野果,看起來仿佛一片祥和。】

【「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這些讓人忍不住地想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更加覺得自己身處的世界不堪了。】

東晉。

陶淵明沒想到自己的詩文對後世能有如此大的影響。

先時女子提到那些詩作時,他的感觸並不是很深,畢竟誰不喜歡美好的東西。

可如今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來看,他才終於知道自己的詩句的作用是什麼。

也才終於明白為什么女子說自己的詩句是這些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園。

能讓他們在痛苦的時候心中有所嚮往,自己的詩文也沒算白寫。

【然而,桃源雖好,卻也只是身處亂世的陶淵明的幻想罷了,杜甫很清醒自己現在還在現實之中。】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沒。」在山崗上遙望鄜州,山谷山峰交錯,山勢險峻,路途遙遠,「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我」都到水邊了,僕人還落在坡上像是掛在樹梢一樣,「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鴟鳥在枯黃的桑樹巔鳴叫,野鼠在地里亂拱。它們都很熱鬧,可是卻沒有人煙,這些都是戰爭帶來的。】

【「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夜深了,「我」走過戰場,只看到寒冷月光下的森森白骨。】

說到此處,巨幕中的樂聲突然陰森了些。

但是眾人卻並沒像上次出現鬼怪那般被嚇到,而是只覺得一陣辛酸。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秦樓楚館,先時各處都還人聲鼎沸,這會兒也沒了聲響,反而隱隱聽到人們的啜泣聲。

他們一生都未經歷過戰爭,若是沒有巨幕中那些真實的畫他們永遠不敢相信,如今自己腳下繁盛的大唐會變成那個樣子。

但是稍微敏感點的有志者想了想,近幾年朝廷的行事作風確實大不如前了。

聖上為何會變成那副模樣,難道是因為那什麼楊貴妃?

妖女禍國?

不不不!

朝廷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