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第1/2页)

【一開始他的詩歌中多是寫自己的懷才不遇,而後開始轉向黎民百姓,到達這時他雖然還是關心著國家人民,但是詩歌表達的內容開始往回收,他開始轉向日常生活細節,這樣的轉變也讓他的詩歌開始有了一些瘦硬奇寒的表達,這直接影響了後來的韓愈、孟郊、李賀等人的詩風。 】

唐,元和年間。

韓愈就說自己比較欣賞李賀的詩作,不曾想他們算是同出一源?

但他自小多看古文,詩歌中該不至於只有杜甫之風。

還有這瘦硬奇寒,他有些不大理解。

而另一邊的李賀沒想到自己能與昌黎先生相提並論,只覺十分榮幸,倒沒去想太多風格問題。

女子分明是誇讚杜甫的,所以當不會有什麼問題。

更重要的是,女子講了這麼些文人,風格都不相同,他也不覺得誰的有多不好,反而各有各長,所以這點應當是沒那麼重要的。

【在回歸自我的內心後,杜甫在此處也關心著自己的朋友,比如《夢李白》二首就是在秦州寫的,還有這一首《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這是寫給被貶台州司戶的鄭虔的。】

【鄭虔這個人是在公元757年,也就是唐肅宗至德二載被貶的,當時杜甫就寫了詩送行,現在純粹的就是思念。在真正理解這首詩之前我們要知道杜甫在秦州是個什麼樣的心態,當然了這只是我們的猜測,畢竟我們永遠也無法真正明白魯迅的棗樹意味著什麼。】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劉備等人終於占領了涪城,距離拿下益州不過一步之遙。

諸葛亮也從冀州趕到了此處。

「先生,此魯迅似是方才女子說的反對你我二人之人。」

諸葛亮沉吟半晌才安撫道:「他反對的似乎是後世書中的你我,現如今這倒是不是最重要的。」

現如今雖說許多百姓因主公仁德前來投奔,可更多的有才之士卻是信巨幕想著去鄴城博一個前程。

那對他們來說實在不算好事。

【杜甫一直是保持著「奉儒守官」的信念的,而且他還有「致君堯舜上」的夙願,但是這幾年的經歷直接讓他信念崩塌,所以這時候他的心情應該是矛盾的、痛苦的、迷茫的。一生堅守的信念崩塌,突然不知道做什麼了,這可能比貶官比貧窮本身帶給他的痛苦還要大。】

【那個時候他說不定還後悔自己背棄了自己的信念,但是他又很清醒,知道自己回去做那個官也起不了任何的作用,所以沒辦法,只能轉移注意力,開始轉向生活、轉向親朋好友、轉向自己的內心,但是這種轉移並不是無意識轉移的,是刻意轉移,所以我們在他這一時期的詩句中還是能看到他內心的痛苦。】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還在想呢,雖然自己未曾經歷,但其實也在心中為自己棄了官而有些落寞。

人活一世到底想做什麼,其實他是很清楚的,若真是不行了,他該怎麼辦?

他才發現即便是知道了將來會發生什麼,卻似乎根本沒什麼作用。

怎會如此?

他該怎麼辦?

【所以我們有時候常說「難得胡塗」,活得太清醒的人往往沒有那些沒心沒肺的人幸福,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追求,有了杜甫的清醒,我們才能看到他如此多清醒的詩句。】

李白倒是被這「難得胡塗」四個字給吸引了。

說得還真是沒錯,做人為何要那般辛苦。

糊胡塗塗地過一生,誰又能說不好呢?

若讓他去過杜二甫的一生,他寧願胡塗。

【「天台隔三江,風浪無晨暮。」台州那地方臨海每日每夜都是風浪,「鄭公縱得歸,老病不識路。」鄭公你也不知什麼時候能回來,這幾句杜甫嘆息鄭虔無歸期。】

【說起這個鄭虔他被貶的原因依舊和安史之亂有關,我們之前說過安祿山占領長安後抓了一批官員,還給他們授予官職,其中就有鄭虔,於是收復長安後這批人自然就要被清算。】

【本來他們這些人按律都是要被處死的,但因為崔圓的相救活了下來,而王維因為有個像蘇轍一樣的好弟弟願意為他恕罪,所以只是降級,後來官還越做越大。】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輞川。

王維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但他沒想到聖上竟如此輕易地就放過了他,還讓他升官。

好弟弟,當是夏卿吧?

那崔圓又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