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第1/2页)

屈原十分贊同幕中女子的話。

目前為止,李白的詩,雖然都很不錯,但他最喜歡的就是這首。

方才女子講了陌生化的語言,他就特意地觀察了一下。

他發現李白的詩句中並沒有太多陌生化的語言,有也正好在接受範圍之內,所以他的句子讀起來很美很有氣勢,卻也不讓人覺得閱讀困難。

而且還很有身臨其境之感。

李白確實值得詩仙的稱呼。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閣這個地方地勢險峻,只要一個人守在這兒,就算是無數的人攻上來也能守住,好在守衛的是皇家的人,要不然恐怕就直接在此處造反了。「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眉心突了一下。

如今是誰在守著劍門關來著?

他現在聽到造反二字就渾身上下不舒服,總覺得有人要害他。

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死了他就能安心了嗎?恐怕沒有那般簡單吧?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要躲避那些猛虎長蛇,它們磨牙吮血特別可怕的。」】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錦城雖然是個歡樂的地方,但是太危險了不如早點回家,想要攀登蜀道真是比上青天還難啊,只能轉身西望,長長嘆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讀到這裡,我終於懂了姚合為什麼說「李白蜀道難,羞為無成歸。」了。】

不止女子明白了,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了。

但又似乎不完全明白。

因為這時候的李白正處於迷茫之中,他想放棄想回去,所以故意將蜀地說得兇險無比,讓自己不要回去,是這樣嗎?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現在似乎仍舊處在那樣的迷茫之中。

他很多時候想回到蜀地去,可是卻又捨不得拋下自己的理想。

但是實現理想又太難。

他明明……明明已經很優秀了,那麼多人,就後世之人都如此推崇自己,可自己如今卻還只能棲身於這破廟之中,這不可笑嗎?

李白自詡瀟灑,在入仕這事情上卻從未真正瀟灑過。

【大抵就是李白一直處於想回蜀地不想回蜀地的矛盾之中,但是關於這首詩的主題,歷來有很多說法。我們很難對此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首詩中所用的描寫手法已經登峰造極,讓我們看到了奇麗驚險的難之蜀道,但這首詩絕不僅僅是在寫真正的蜀道之難。】

【這個難,難在李白的內心,難在李白的矛盾,而具體是什麼時間還需要更多的史料支撐,現在既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那就讓我們自己來賦予這首詩以專屬於讀者的不同的意義吧。】

第73章

李白

【最終李白也還是沒有回蜀地去,但是他卻離開了長安,浮舟黃河而東遊,游至梁園,他寫下了《梁園吟》一詩。】

【這裡的梁園就是天寶三載李白和杜甫同游的梁園,也有說此詩就是李白在天寶三載所作,但不管是哪一次,他的心情應該是差不多的,都是帶著希望進入長安,而後又帶著失望離開長安,悵然若失地東遊。】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原來李白早在比自己年輕那麼多的時候就已經經歷過這些了。

杜甫對李白的經歷也不甚了解,如今聽女子一說才發現了許多先時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李白表面看起來瀟灑自如,其實他心裡不好受著呢。

這時候杜甫心中有了點悔意,他回得有些急了,就該先去與李白碰一面,聊聊再回去的。

再不然那信中也該多些關心之語,罷了,明日再重寫一封好了。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我離開長安,浮舟於黃河之上,船上揚起風帆,捲起的浪花形狀如同連綿不斷的山峰。「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天長水闊,「我」終於遠遊到了這宋州平台,到了古梁園。」】

之前在杜甫的事情中看到李白時還覺得他瀟灑自在,即便是被賜金放還也還是那般豪放。

可如今眾人才明白,那已經不是他的第一次漫遊梁宋了。

想來他心中也是不好受的,只是有了這第一次的經歷就顯得隨意一些了,而他這第一次顯然是孤寂落寞的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