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第1/2页)

不痛苦。

李白下意識地就想否認,他有什麼可痛苦的?

他有酒有詩,他走過名山大川,也到過天子近前,他還有什麼可痛苦的?

宰相之位就那麼幾個,而大唐才子又有多少?

他不痛苦。

【然而他在痛苦的同時,還竭力地保持著自己的豁達,保持著自己的浪漫之心。】

【李白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參與永王之事可能就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但這也不是他自己主動要去做的事情,他始終是保持著自己的赤子之心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對李白有那麼大的濾鏡,隨便怎麼吹,只要你不拉踩別人的偶像,基本上沒人說你吹李白不對。】

濾鏡、吹、拉踩?

又是一連串的讓人不懂的詞。

雖然不懂,但眾人也看得出來,幕中女子又是在誇讚李白了。

果不其然,下一句女子的話十分堅定。

這是她說過的一句話。

【這就是李白的魅力。】

【但我們站在上帝視角,肯定看得比較清晰,而李白那時候可能還是恍恍惚惚的,他的優點就在於他的理想很堅定。】

【在這個時期,安祿山謀反之事已經有了苗頭,李白或許是出於對此的懷疑,也許是明白了自己不太可能輕鬆地靠著干謁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想要立功邊疆,曲線救國。】

【在公元752年,天寶十一載,李白前往總是成為叛軍根據地的幽州。】

我有罪,我來晚了!

跪下!

第86章

李白

【天寶年間,唐王朝已經開始變得不正常了,李隆基荒廢朝政、流連後宮,對外好大喜功挑起戰爭,朝中李林甫、楊國忠當權,杜塞賢路,武備鬆弛,安祿山一個小小蕃將成為身兼三鎮節度使,若只是其中一點,或許還沒有那麼明顯,但種種跡象加起來,即便眾人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心中也隱隱會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也不顧身旁有人看著,深深地吐出一口濁氣。

能解決的都解決了,不能解決的也正在解決當中。

這些都已經過去了,最多存在於女子之言,一切的不幸都已經不會再發生了。

【李白周旋於朝廷內外,再加上刻意的關心,自然比其他人了解得更多,他甚至還聽說了安祿山要造反的消息,於是才會選擇北上。】

那是自然。

李白認為自己很了解朝堂局勢,然而自己這諸多的想法卻無處可施。

當真可惜。

但該可惜的應該是他們,而不是自己。

他們錯過了自己這樣的人。

【到了幽州後,他寫了一些邊塞詩,《幽州胡馬客歌》就是其中一首,根據學者研究,這首詩描寫的應該是他剛到幽州時看到的場景,他看到戰士們英勇神武,於是也起了建功立業的心思,甚至在這地方練習騎射。】

練習騎射?

他嗎?

這倒是李白未曾想過的道路。

若是他能早在叛軍起事前抓住叛軍,那他將流芳百世。

如今他還可棄文從武嗎?

【這《幽州胡馬客吟》是《樂府詩集》中的梁鼓角橫吹曲,看得多了說到梁鼓角橫吹曲我們就能第一時間想到這是軍樂,結合正文來看,如果不是,再做其他參考,但這一首顯然就是與軍旅相關的。】

【「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報國死何難?」這一大段描寫幽州那些「勇士」,從他們的外形到行為,說他們英勇善戰,說他們報國將生死置之度外。這裡的勇士是要打引號的,因為他們都是安祿山養的人,這些人如此勇猛並非為了報國,而是為了謀反,但此時的李白並沒有察覺到其中的不妥,對他們都是讚頌與崇敬,甚至想加入他們。】

方才還熱血上涌的李白被當頭澆了一盆涼水。

他竟如此識人不清?

對叛軍讚頌尊敬?這是他?不可能!

這若是讓聖人聽了該作何他想?讓天下人聽了該作何他想?

然而,人總是會揀著自己最在意的東西去注意,故而李白根本沒注意到「此時的」幾個字,心中開始不安。

【「天驕五單于,狼戾好兇殘……花月醉雕鞍。」而接下來的這一大段又開始描述「勇士」們的敵人匈奴,寫了男人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