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第1/2页)

除了聖人,沒有人有這個權利。

【但除了邊境的戰爭,唐朝並不是平安無事的,「咸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長安作為國都,百姓們的糧食尚且不充足,「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即便他們身上有很多的銀兩,如今卻不如一盤粟珍貴。我們在說杜甫的時候說過那幾年。時常發生水患再加上貪官污吏橫行,所以導致了那樣的情況發生。】

也沒有人敢相信如今的盛世大唐會變成詩句中的樣子。

即便已經看了許多這樣的詩句。

李白的,杜甫的,他們的詩句都在說著過不了幾年,大唐就要衰了。

從前不知還好。他們即便隱約感覺也就能夠繼續歡聲笑語。

可如今事實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避無可避。

怎麼辦呢?

他們能為之做些什麼呢?

【「賴得契宰衡……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違。」這幾句老生常談。表達他對自己離開朝廷,蹉跎漫遊的不滿,他走到今天,其中肯定有許許多多的原因,即便遭遇過不公、遭遇過黑暗,李白最終仍舊沒有放棄。「終當滅衛謗,不受魯人譏。」】

【他終究消除他人的誹謗,不再受他人的譏笑,意思就是他一定能夠實現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

此前,李白對此深信不疑。

可此時他卻開始猶豫了。

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那令人悲傷的未來被赤裸裸擺在眾人面前。

他不願承認卻不得不承認。

日後的他,確實一事無成。

除了在詩方面。

李白微微鬆了一口氣。

他還有詩。

第91章

李白(小修)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叛唐戰爭,史稱安史之亂,一時間北方硝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唐朝也自此由盛轉衰。】

巨幕中又出現了熟悉的場景。

沒有人明白為什么女子可以將那些戰爭場面一次又一次地復刻出來。

但是看到那些流血的將士,看到那些被摧毀的家園,所有的人心中都不好受。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的日子也比其他人好不到哪兒去,他帶著妻子南下避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不可能不創作與之相關的詩文。】

【在這兩年間,他寫了許多的現實主義作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與安史之亂相關的詩文,那是同杜甫差不多的詩文嗎?

李白也有些好奇。

在巨幕出現之前,他倒是從沒去思考過什麼現實不現實的,更不知浪漫為何物。

如今搞清楚些了,他也想知道自己的這些作品與杜二甫作品之間的差別。

思及此,他心中一驚。

這般危機關頭,他想的竟是這些,當真不該!

【《奔亡道中五首》顧名思義就是李白在奔亡途中所寫的詩,這五首詩描述了安史之亂後百姓們流離失所的一些場景,但也不完完全全都是寫實,李白在此中運用了許多的典故。】

李白真的很愛用典故。

看來想要真正的學會如何作詩寫文,那必須得熟讀歷史。

要想看懂這些文人的詩文,也得熟讀歷史。

而且還能讓人以史為鑑,該讀。

【其一,寫的是蘇武和田橫的故事。「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應該聽說過,在漢武帝時期,蘇武作為使者出使匈奴,結果卻被匈奴扣留,寧死不屈,匈奴人最後把他放到北海去餵羊,就那麼過了許久,十多年後,蘇武才得以回到漢朝。】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蘇武?他的郎官不就叫蘇武嗎?難道是他?

看來還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十多年,被困在匈奴十多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多年呢?

劉徹腦子裡浮現出蘇武的樣子,他已經想好該如何培養蘇武。

自己不知道便也就罷了,現既知天機,必不讓他再落入匈奴人之手。

【與蘇武經常被放到一起被提及的還有李陵,我們就和李陵一起講了,李陵,是李廣的孫子,善騎射,於是漢武帝便讓他去征戰匈奴,誰知道卻以失敗告終,而後投降了。】

什麼?

劉徹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李廣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