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第1/2页)

有不同的看法?

李隆基愣了片刻,關於這事情還能有不同的看法?

他可不覺得這李清照能說出什麼誇讚安史之亂的話來。

果然,李清照並沒讓他失望,第一句就是讓他不愛聽的。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君不見,天寶年間的那些令人吃驚的興衰事,如今就連中興碑上也長滿雜草了。我覺得這兒應該是說時過境遷,歷史漸漸被人遺忘的意思吧。】

雖然這麼想可能有些不厚道,但顏真卿現如今想的卻是一切都被人遺忘,可他的那些作品卻還留了下來,他大概知道自己以後當如何做了。

遠在齊州的李白和杜甫對望了一眼,臉上頗多感慨。

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情,是福是禍、是喜是憂,終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人慢慢遺忘。

他們也是如此。

然而,他們不僅沒有被遺忘,反而讓那麼多人記著。

他們起初當然是覺得慶幸的,可到如今倒是沒什麼感覺了。

但那樣的大唐盛世會被人遺忘,實在覺得遺憾。

【「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人們不知道唐朝走向衰弱有那些奸詐雄才,只是聽說有著功績的那些人。這兩句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是在說元結的《大唐中興頌》里對於安史之亂的歷史總結不夠全面,只稱頌郭子儀等人的功績,卻沒有總結安祿山、史思明這些人。】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這話莫名其妙地就引起了應天書院學子們的爭論。

有些人贊同李清照的說法,甚至覺得元結有故意遺漏之嫌。

但有些人則表示完全能夠理解,誰願意時時刻刻提及自己國家的屈辱的呢?

「可這人家說了,中興頌,既是頌,自然是要讚頌的!」

「頌又如何?難道就不能將頌的原因說清楚嗎?」

他們平日裡就時常爭論,這時候更是吵個不停,卻也久久吵不出個答案來。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是誰讓楊貴妃從天而降的,讓虢秦韓三夫人成為了天之驕女。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和韓國夫人都是楊玉環的姐妹,都有命婦封號,在民間還有許多有關唐玄宗和這三姐妹的艷情故事。】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說到這個那眾人就來勁了。

沒人不喜歡聽樂子,尤其是這宮裡邊的樂子。

平日裡雖說他們也討論,但誰敢明目張胆的,還不是關起門來各自瞧瞧說。

這可倒好,幕中女子似是真不怕聖人的,這也是能隨便說的嗎?

也不知聖人在宮裡聽了是何反應啊。

李隆基當然不快,簡直是胡說八道!

自己豈會做此等不知廉恥的事情?

完全沒把自己搶了兒媳婦的事情放在心上,反正這事他現在沒做,女子的語氣也不肯定,那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的。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還要從張耒的《讀中興頌碑》說起,《讀中興頌碑》的首句是「玉環妖血無人掃」,就從這麼一句我們就能看出來,張耒認為這事情都是因「妖妃」楊玉環而起。但李清照是這麼認為的嗎?顯然不是。】

已到驪山的楊玉環猶如掉線木偶,了無生氣。

妖妃?

她什麼都沒做,她如何就成了妖妃了?

難道就因為幕中女子那些莫須有的話嗎?

她很明白,這事情涉及到江山社稷,無論如何已經沒了迴旋的餘地,能留下一條命,已經是聖人手下留情了。

自己的命,為何這般苦?

【楊家人都因為楊貴妃而沾了光,而楊貴妃是神仙嗎?她一個人就能傾覆江山嗎?】

當然不能,楊玉環激動起來。

她一個女子,毫無神技,何德何能?

她只是他們的一個祭品,過錯全推到她身上,他們便可高枕無憂了。

可現在,幕中女子是在為她正名嗎?

大明宮內。

李隆基還是忍不住地皺起了眉頭,每當他以為自己可以百毒不侵之後,幕中女子總能說出一些話讓他不喜。

不是玉奴的錯,她是想將錯全部歸結於自己的身上嗎?

好不容易讓玉奴分擔了一些。

【當然了,李清照也沒有完全否認唐朝的衰落與楊貴妃兄妹脫不了關係。】

李隆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