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第1/2页)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趙明誠從一種無從說起的奇怪情緒中慢慢脫離出來。

這首詞他從第一眼看到時就十分喜歡,為李清照的才華而傾倒。

而他更多注意的是這首詞的本身,語意之工,非他能比。

他當然也能看出點其中所包含的李清照的感情,然而,也是到現在他才看清詞中自己所忽略的李清照感情之充沛。

【然而,中華文化就是這麼的博大精深,就這麼一個詞,不僅可以形容愁苦形容恐懼,還能形容與之相反的歡樂。】

【像表達愁苦的有蘇軾《浣溪沙·桃李溪邊駐畫輪》中寫的「水連芳草月連雲,幾時歸去不銷魂。」一句。】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那首詞是蘇軾在幾年前寫的,那時候他從杭州回京路過揚州時看到揚州美景寫下的這首詞。

這是一首寫戀情的詞,但其中又不只戀情,也不知那些後世之人讀懂沒有。

蘇軾心中鮮少有這般糾結的時候,他既希望旁人能讀得明白,又不希望自己那些牢騷心情被人輕易知曉。

【表達恐慌的有杜甫《入衡州》「銷魂避飛鏑,累足穿豺狼。」】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從未去過衡州,這首詩應是他之後的作品。

避飛鏑,那想來應當時安史之亂時期寫的。

可是……

杜甫覺得有些不大對勁。

根據幕中女子所言,在安史之亂那段時間他該是一直流連於北方,而後就去了成都。

難道是去成都時途徑衡州?可那路線並不對。

如此一來,就是他將死之年的事情了。

杜甫嘆息,死都無法看到戰爭結束,他的死一定是充滿了遺憾的。

遺憾沒能為國獻力,遺憾自己未能再見大唐盛世。

【而表達歡樂的有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明允公,能令我真箇銷魂否。」這個故事寫的是一個叫陳明允的書生他可以分成兩個人,一半在家中做一個好男人,另一半在仙境讓美女作陪。】

「他倒是想得美!」

這樣一個荒誕的故事,讓許多人嗤之以鼻。

而更多的人是羨慕著,卻還是第一時間當著他人對其發出了抨擊。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臨淄。

近來孟子仍舊在齊國為齊宣王田辟強做事。

短短不過兩月時間,楚國就隱隱有了超越秦國的架勢,這讓發展緩慢的齊國上下難安,齊宣王焦頭爛額,作為他的客卿,孟子自然也清閒不到何處去。

他方從田辟強處回來,正巧看到巨幕。

聽到這故事不由得搖了搖頭。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

【這個陳明允有個好朋友,一天,這個好友路過洞庭湖看到陳明允有美女作陪好不快活,他醉意薰染時說了那麼一句話,意思也想有美女讓他快活。】

許多認認真真聽著故事的文人們企圖從這中間讀出點什麼道理來,都不禁有些失望,不過艷作罷了。

只有少數一些人能夠看出其中幾分。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對這個故事十分不喜。

她不用猜就知道這一定是許多男子的夢想之事。

然而他們憑什麼以為自己可以一邊在家中做好男人,一邊又去尋花問柳?

若是尋花問柳了,那還算得上是好男人嗎?

【這最後三句歷來都是最令人稱道的,根據伊世珍《琅嬛記》卷中引《外傳》記載,趙明誠很喜歡李清照的這首詞,很想作出比這更好的作品,於是廢寢忘食三天三夜,寫了很多的詞句雜糅其中,拿給朋友看,結果朋友說三句絕佳,正是這最後的三句。】

李清照勾唇笑笑,沒去看趙明誠。

這倒是趙明誠做得出來的事情。

她沒注意,但趙明誠卻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她噙在嘴角的笑,抿了抿唇,卻是沒有開口。

第105章

李清照(小修)

【除了這些思人懷人之作,李清照也有表達對現實不滿的作品,比如《多麗·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在前面的詩句中她才說了永晝,這時又道夜長,秋夜漫長,小樓上簾幕低垂卻也感覺到了寒涼,「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只恨那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