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什麼都不想做了。

李清照想像不到,怎麼才會絕望到覺得萬事皆休什麼都不想做?

想來事事都如此。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說雙溪的春景非常好,「我」也想去泛舟賞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就是怕雙溪的舟太小,載不動「我」那滿腔的愁緒。這個舴艋讀舴(zé)艋(ěng),其實就是兩頭尖得像蚱蜢一樣的小船,這一句有所誇張,但又用了十分新奇的比喻,寫得很妙。】

趙明誠一直認為女子都是敏感細膩的,李清照也是如此,總愛寫些抒情之作。

如今他才看清楚,李清照的那些情緒其實是有很大的變化的,只是他常常只注意其中技藝,卻少注意感情罷了。

此刻的雙溪泛舟,該是怎麼也不如那時「誤入藕花深處」的心情吧?

【而這首詞的布局也是可圈可點的,先道風住花盡,卻因花盡而留下的香味引起物是人非的淒楚,這種盡而未盡的布局寫法叫「掃處即生」,歐陽修的《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中的「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之句也是這寫法。】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寫法倒還挺有意思。」杜甫贊道,他是愛鑽研這些的。

在他看來,詩詞要有其感情,但也得有其技藝,不管他人如何評價,他終究是堅持「語不驚人死不休」的。

【這種寫法其實就是在前面進行氛圍的渲染,使得詞人的物是人非之感有了更強的感染力。】

【李清照不僅愁著自己也愁著整個國家,她知道造成現在這個局面的主要矛盾其實就是宋室不振,於是同年她又寫了《題八詠樓》,留下「江山留與後人愁」這樣的悲傷之語。】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一開始就很有氣勢,李清照在這裡並沒有描寫八詠樓的來歷,也沒詳細的介紹八詠樓,但是「千古風流」四字就賦予了這八詠樓以高大壯美的形象,而這裡的江山應該不只是她眼中看到的風景,而是整個宋朝江山。】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微微訝異,一開始他並沒有太在意這個小姑娘。

可聽她的經歷他慢慢地對此改觀了。

李清照不僅有文采還有志氣。

他也開始想,若是女子做官就真不行嗎?

至少這李清照比如今的許多朝中高官好得多。

蘇軾閉了閉眼,許是真老了,才會想些異想天開的事情,這些事如何可能?

即便知道李清照不會有太大的前途,但他還是希望看到巨幕後,那小姑娘能過上好日子。

【當年沈約擔任在金華任東陽郡太守,屢次登上玄暢樓,寫下不少詩歌,後來又作《八詠詩》,又擴寫為八首詩歌,後來在唐代這玄暢樓才被改為八詠樓。許多人在這樓里留下詩句,在這樓里感嘆其壯美,感嘆個人憂愁,而現在留給他們的卻是江山垂危的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說到此處,李白也想去那玄暢樓看看去了。

「沈約八詠樓,城西孤岧嶢。」1站在樓上能望群川,想想便覺引人入勝。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若只是一首寫景詩,這兩句完全寫出了八詠樓的氣勢,而李清照詠景寄情,寄情的點就在「十四州」上,一般來說,都認為這句脫胎於唐代女詩人薛濤的作品《籌邊樓》「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薛濤寫這首詩的背景是當時唐代國勢衰微,戰爭頻發,後來李德裕任劍南節度使,積極御邊,在成都附近建了籌邊樓,但是後來李德裕走了,邊疆糾紛又起,薛濤已經年邁,卻還關心時事寫下此詩。】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忍不住傷感。

他如今走到這地步,與李德裕有很大關係。

其實他清楚,他們都清楚,李德裕和牛僧孺都是好官,可他們偏偏不合拍。

這不怪他們,不過是所代表的利益不同罷了。

李清照說得對,不管是哪裡來的人,都是為了名利。

【在《題八詠樓》中,李清照有感於薛濤對時事的關注和詩中的精神氣概,也襲用了詩中的意思,以抒發她心憂國事的心情。】

越來越多的女子走進眾人的視線中。

許多人也像蘇軾一樣意識到了很多女子的不平凡。

男子們並沒有覺得慌張,因為即便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