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一首作品,但是對於李清照來說,這是她日復一日的生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瞭然,這是孤獨,但他認為相對於身體上的孤獨,這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

無人分享無人理解的孤獨。

而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孤獨的,要不然也不會有李白「舉杯邀明月」了。

【此時的李清照不是在悲傷就是在假裝不悲傷,即便是在熱熱鬧鬧的元宵佳節,李清照也依舊心感悲涼,公元1147 年,紹興十七年,李清照六十四歲,住在臨安她時常會回憶往昔,她在這裡寫下了《永遇樂·落日熔金》等傷今追昔之作。】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假裝不悲傷?

她還會去假裝這些嗎?

李清照一向不欲偽裝什麼,老了人也變了。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落日像是融化了的金子,暮雲又似那合成的碧玉,緊接著,李清照問,「人在何處?」人,什麼人,這一句看似有些突兀還有點莫名,具體的意思還要自己理解,根據整首詩的意思,我以為這裡的人其實是指的她自己,她由這臨安元宵聯想到中州盛日,像是入了幻象,讓她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臨安還是在汴京了。】

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

先時李煜也時常有這樣的感覺。

有時瞧著閣樓之下那些悄悄說笑的宮女,他仿佛回到從前的日子,像墮入夢境,一時間又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但每每這種時候再清醒後只會更加痛心。

「昨日之日不可留……」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煙霧籠罩,柳色也更重了,吹《梅花落》的調子,梅花都落了,誰能知道還剩多少春意。這裡也是渲染氛圍,用臨安春意的少來表達自己對舊都的懷念。】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元宵佳節,天氣正好,誰敢說以後沒有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有人乘著香車寶馬來邀請她一起過節,但是李清照卻拒絕了。】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她竟連元宵賞燈都已經沒有興趣了。

趙明誠不敢去想李清照會憔悴到什麼樣子。

他想自己臨死前恐怕比她也好不了多少,這一生,兩人到底是為了什麼?

他們的那些追求有意義嗎?

【其實從李清照的許多作品中就能看得出來她是個很愛玩的,但這時別人約她,她卻拒絕了,這時候的她已經不是那個小姑娘,經歷那麼多的事,她早已經身心俱疲。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想起她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別問,問就是累了。】

這時候的李清照有點不太能理解那時候的自己,她該學會苦中作樂。

人生已經很艱難了。

先時她不還打馬什麼的嗎?

李清照覺得可能會有許多人會以此來貶低她,但她卻覺得那才是頹時該有的樣子。

生活起起落落,若一味頹喪,與死了有什麼區別?

她雖這樣想,卻也明白,或許如今的自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沒經歷過那些事,恐怕還是難以完全理解那樣的心情的。

【而李清照的疲憊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故都的思念,所以元宵佳節就讓她不由地想起了以前過元宵的日子,「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遙想當年,在繁華的汴京城,閒暇日子頗多,最重視的就是,十五,這裡說的就是元宵節。】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用翠羽裝飾的帽子,用素絹和銀紙做的頭飾,什麼裝飾品都想往頭上戴,戴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簇帶」和「濟楚」都是那個時候的方言,大概知道什麼意思就行了。】

其實李清照喜歡的也並非那般繁華的場景。

她喜歡的只是那份熱鬧。

哪個女子不喜歡各式漂亮的裝扮,哪個女子不喜歡那五彩斑斕的花燈?

但自然還是家鄉的花燈會更令人掛念。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與那時候的精神奕奕相比,現如今就憔悴多了,頭髮花白亂如風過寒霜,也不想夜間出去看燈了。】

【倒還不如躲在帘子地下悄悄地偷聽人說笑呢,「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聽著他人的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