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第1/2页)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確實啊!這也未免太小肚雞腸了!

韓信無法理解李廣的做法。

霸陵尉如此對他,即便言辭犀利哪怕是罵他辱他,也罪不至死吧。

更何況當時的氣憤難道沒有使他更加發憤圖強嗎?

在他看來,李廣不該殺那霸陵尉,反而還應當感謝對方的辱罵之恩。

不過是些無關緊要的屈辱,這些只應該讓他更加強大。

【而且還有一件事情足以成為李廣一生的污點,那就是他曾經殺了許多投降的羌人,古往今來我們都知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和俘虜,他這算是犯了大忌。所以李廣這個人自身還是有很大的問題的,咱們要比較客觀地去看待他。】

【一般來說,文人談歷史,也不說文人吧,只要是人在評價其他人及事件時總會帶上自我意識,而文人為了傳達一定的思想,會提煉有用的觀點進行創作,甚至會進行大幅度地改造,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歷史老師推薦書目會推薦史書而不是純文學的作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看了眼自己身旁的杜二甫。

這大抵就是杜二甫的詩被稱為詩史而又受後世推崇的原因之一,他的詩中有太多現實的東西。

可李白卻沒想要學他,因為自己的浪漫主義,自己的無邊的想像也不錯。

他願徜徉在想像的世界中。

這世上有杜二甫就難有李二甫,但有杜二甫也能有李十二白。

他們不同,卻能共處。

【了解了李廣的生平,我們來看看辛棄疾筆下的李廣是怎麼樣的。】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這兒就是說的霸陵尉的那件事情了,但是這裡突出的就是故將軍,這個說法是《史記》中原有的說法,而後面「恨」字雖然不是真的恨,但說明辛棄疾不是站在霸陵尉這邊的,「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霸陵尉醉了不認識李廣,但李廣卻聞名天下了,而且是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方式。大家看這前面幾句的情感傾向與我們之前所說的又不相同,這是辛棄疾的理解,仔細一讀好像也不是不行。】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對於這事件,辛棄疾確實有他自己的理解。

他認為李廣或許心胸不夠寬廣,但也不至於隨意就殺害一個小人物。

或許是他與李廣的微微相似的經歷讓他的判斷不夠準確,但就連幕中女子也不能完全地說是他錯了。

這個霸陵尉醉酒說什麼樣的話史書未曾記載,誰也不能說他無辜。

而李廣原就是有志難酬,何以要再受此侮辱?

【除了李廣的桃李無言,他的英勇神技也是很受推崇的,當年李廣看到石頭以為是老虎,於是便彎弓射箭,結果箭矢沒入石頭,一看之下才知道是石頭,辛棄疾說:「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這故事也是出自《史記》,李廣最擅長的就是箭術和騎馬,這裡也是誇讚之語。】

【然而這樣的英雄最後卻沒能封侯拜相,只能晚居田園,「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這兒顯然就是夾帶私貨,說的就是辛棄疾他自己。在辛棄疾看來,或許自己跟李廣是同一類人,雖然都剛正不阿,也有立功,卻慘遭罷黜。】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他不是嗎?

他韓信的功勞比他們少了嗎?

韓信自認為自己矜矜業業,又何嘗不是剛正不阿?

若是沒有他,如今這天下之主還不一定就是陛下,可他不僅會被罷黜,他還會被害死。

好不容易放平的心態如今又洶湧澎湃起來,韓信以為自己不在乎了,但好像……

好像他終究受不了這委屈啊。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這裡化用自杜甫的《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三中提到「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表達的是杜甫知道自己仕途無望,而後想隱居的無奈。他後面寫的是「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想學著李廣射虎於山間,但是他這裡的「看」字用得還挺妙的,杜甫應該是會騎射的,但是他卻說「看射」,好像不準備自己動手,為什麼呢?這要大家自己去猜猜。】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看著李白有些疑惑的目光,杜甫蹙眉搖了搖頭。

「我也不知。」

這當是安史之亂後的作品了,杜甫想,他還真不敢胡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