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第1/2页)

聽幕中女子這話,怎麼像是成竹在胸?

眾人心中都默默激動起來。

然而幕中女子還是如同往常一樣,只是提了一嘴,收斂笑容接著往下說。

【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辛棄疾已經六十四歲了,他又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主戰的韓侂胄執政,他起用了許多先時被排斥的主戰派官員,辛棄疾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騰地站起身來。

韓侂胄!

這說明還是有希望是嗎?

雖說他與韓侂胄許多的觀點不同,但是他們至少都是主張北伐的。

可為何幕中女子說他的理想未曾實現呢?

難道是因為他年紀大了活不到那一日?

應當是如此吧,辛棄疾如此想。

遺憾自然還是遺憾,但總好過北方永遠無法收回。

【這時候似乎是他距離自己理想最近的一次,但似乎又是最遠的一次,公元1205年,開禧元年,辛棄疾擔擔任鎮江知府,此時的他已經六十六歲,朝廷看似重用他,其實只是在利用他的影響力,他一開始還心懷希望,到鎮江也在積極準備著,然而當他發現韓侂胄輕敵只為功利時,提醒對方,意見卻沒被採納,他認清了自己不被重視的事實,他登上鎮江的北固亭,帶著對功業難成的心痛,創作了千古絕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恍然。

利用他的影響力。

他一個所謂的歸正之人,有何影響力?

太看得起他了吧!

縱使心中氣憤,辛棄疾也沒有表現出來,他不是早該猜到了嗎?

他就不應該心懷希望,那樣便不會如此失望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京口這地方在今江蘇鎮江,當初孫權曾經在這個地方建都,然而在這歷經千古的地方,當時征服交州九郡的英雄,如今已經無處可尋。】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孫權萬萬沒想到會在此時提到自己。

幕中女子已經許久沒有提到過自己了。

看來他在後世還挺受這些文人推崇的,至少比曹劉二家好些吧?

幕中女子所說的事情就發生在幾年前,如今想來竟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他,英雄仲謀,勢必奮發圖強,不負這英雄稱號。

【人都沒了,當年的舞榭歌台,當年的繁華宮殿以及當年的英雄風流自然也隨千年的風雨遠去,「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陽下,那草樹生長處的尋常街巷,聽說是劉宋時期宋武帝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遙想當年,他帶著精銳的部隊北伐,那氣吞山河的氣勢猶如猛虎。】

東晉。

謝靈運等人面色灰敗。

幕中女子還是第一次明確地提到劉裕稱帝。

其實她上次所說的劉裕代晉足以讓他們的信心土崩瓦解,不過是強撐罷了。

如今已經有許多人投奔劉裕,他自己又該何去何從呢?

「氣吞萬里如虎……」如此評價,他們如何能破?

【然而英雄總會遲暮,宋武帝老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裕的兒子,也就是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他想像霍去病一樣封狼居胥,其實封狼居胥就是在獲得顯赫戰功後的慶賀儀式,普通的戰功你慶了,別人看不起你,所以雖然它只是一個儀式,但卻幾乎可以說是許多武將的夢想,這個劉義隆也不例外,元嘉是他的年號,草草二字也不用我們多加解釋,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只想著戰功,最後只落得倉皇北顧,面對北魏南征,也只能登上高樓慌忙北望敵情。】

原本還在暗自高興的劉裕一行人傻了眼。

如今被重用的顏延之也在一邊默不吭聲。

劉義隆,按理來說繼位的不該是劉義符嗎?

看來只是得到機會還不夠,如何傳承下去那才是最重要的。

眾人心裡各自打著算盤,反正有件事是可以確定了,這個劉義隆不是凶多吉少也難得重用了。

【這裡就是變相地諷刺同樣「草草」的韓侂胄。】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看著這中原大地,「我」仍記得四十三年前,金兵南侵時的那些戰火硝煙。這裡懷古傷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