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第1/2页)

罷了。

還是接著往下看吧。

【在此之前,公元792年,貞元八年,韓愈中進士,公元793年,貞元九年,劉禹錫、柳宗元考中進士,以小見大,由此我們就可以猜測,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那就是元和中興。】

第144章

白居易

中興。

一個多麼令人興奮的詞啊。

《詩》有云:「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

於一個國家而言,這或許是一個極佳的信號。

他們大唐要再次繁盛起來了。

唐,元和年間。

此話一出,朝野上下的人都驚了,那不是巧了,他們這幾個人無一例外都被貶外地。

而幕中女子的意思是什麼?

是因他們幾人,所以才有的這元和中興?

還是說這幾人的詩作中寫到了元和中興?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誼就在這裡開始了,兩人雖然年紀相差有點大,但還是很快成為好友,而且這一交往便是大半生,兩人一起被稱作「元白」,都是後來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和元稹二人舒展了眉頭,相視一笑。

兩人是極有緣分的,一起及第一起做官,更為重要的是兩人之間的想法總是不謀而合,不管是之於官場,還是對整個天下。

即便是這各自在地方做官,也時常會有書信往來。

只是沒想到竟還被並稱,倒是有意思。

【公元804年,貞元十二年,白居易春遊各地,後搬家至下邽縣義津鄉金氏村,寫下了詩作《下邽莊南桃花》,這個時候他三十多歲,但其詩作看起來還算不得多驚艷,當然了,在當時可能也已經算不錯了,只是畢竟我們了解了這麼多的詩詞作家,還是會忍不住地將其與其他人的作品對比。】

白居易一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是這段時間他跟著幕中女子看了這如此多的前後幾百年的詩詞創作,若是對比,自己這首詩自然是算不得驚艷的。

不過,與自己相比能比昨日好,那便也算好了。

若定要與李杜分出個勝負,人恐是會氣死的。

【「村南無限桃花發,唯我多情獨自來。」能看出他是有表達一些情感的,「日暮風吹紅滿地,無人解惜為誰開。」只能說是一首中規中矩的絕句吧,但是大家記住這首詩,後面還要考的。】

考?幕中女子這是要為他們出考題了?

她怎的前句方說這首詞中規中矩,後句就要以此出題了,這不是矛盾了嗎?

難道是要讓眾人改寫?

【在元白二人進入朝堂的那幾年,唐朝發生了一件大事,叫做「二王八司馬事件」,也就是永貞革新運動。】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革新運動?

都這麼久了,眼看著唐朝都快不行了,終於有革新運動了。

李世民這才相信唐朝還能夠延續下去。

也就是幸虧那些吐蕃異族不如他們驍勇善戰,如若不然,大唐怕是早就被踏平了。

【安史之亂後,皇帝不信朝臣,宦官得以干政,因為中央對地方的失控,藩鎮割據情況也很嚴重,所以才有了我們之前所說的「涇原兵變」,還有一點是在武則天當政之前,整個唐朝是以「關中本位」,也就是說朝廷中大部分的權力是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裡的,但是武則天當政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提拔了許多寒門士子作為自己的人,本來這麼一看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因為從表面來說,這是促進權利合理分配的,但是問題就出在這分配上,一旦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自然會產生摩擦,事情發酵後就演變成了黨爭。】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這說起來,還要怪她了?

那些人對她不服,隨時隨地都想拉她下馬,她自然要提拔自己的人。

她不是不知道這其中的風險,只是經由幕中女子這麼一說她才知道原來這真是躲不過的。

可即便冒著形成黨爭的風險,她也不可能讓那些世家大族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所以,如此行為是對的。

【介於以上這些原因,唐順宗李誦即位後 立刻重用王伾、王叔文進行改革,主要打擊宦官,打擊貪官抑制藩鎮割據,但凡是權力重新分配,勢必會侵犯某些人的利益,那就會形成雙方的對戰。】

公元2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