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第1/2页)

李隆基苦著臉,眾人也不敢有任何愉悅的表情,就連平時愛逗趣的,如今都拉長了臉。

這下他們是真的完全相信幕中女子是仙人了。

即便是後世之人,也是得道成仙的,或是仙人一般的存在。

因為他沒有絲毫懼怕聖人,這樣的話竟也敢說,難道不知會帶來多少麻煩嗎?

然而,以往易怒的聖人什麼都沒有說,只安靜坐著,顯得更加可怕了。

【根據史書記載,當時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去世,李隆基很不高興,後宮佳麗三千,他一個都看不上,於是就有人說楊貴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李隆基就讓人把她召進了宮。】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這不肖子孫,竟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李世民原以為已經沒有什麼能讓會發生安史之亂這件事情讓他憤怒。

可是這樣大逆不道的事,他聽一次怒火便能席捲整個屋子。

簡直厚顏無恥!

【進宮後,李隆基肯定就看上人家了啊,但是他也知道納兒媳婦為妃肯定不合適嘛,於是 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以為自己的母親祈福的理由把楊玉環送去做道士,再讓其以道士的身份入宮,你看到這兒是不是覺得這套路有點熟悉啊?】

以母親為藉口!

眾人都驚了,一個帝王,竟做出這樣的事情。

那唐朝如何能長久統治下去,滅亡才是它最終的歸宿。

這李隆基,簡直罪孽深重啊!

幾乎所有的人,尤其是李世民一干人等全是這樣的想法。

【當初李世民在病重的時候,李治和當時還是李世民妃子的武則天產生感情,在李世民死後,武則天和一眾妃子去感業寺削髮為尼,後來李治不僅是把她接回了,而且還在接回前在感業寺里有了孩子,這個事情,放到哪個年代那都是令人炸裂的啊!】

第146章

白居易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的手顫抖著。

這事幕中女子是說過的,也一直藏在李世民的心中。

李治,他是不知道的,應該是他還沒出生的不孝子。

他原以為只要立下遺詔就能將一切都掌握在手中,便可不在意。

可是聽幕中女子一字一頓地說出來,他整個人都很不舒適。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感覺自己的心中積著一團火,燒得臉也焦黑了。

她弄權一生,如今站在這皇位之上,從未受過這般委屈。

誰能想到臨了了還要被人如此編排呢?

當年她有多艱難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些事情知道的人不說,可是誰敢說,還當著她的面說。

她裝作不在意地坐在那處,表情肅然。

【從「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開始,一直到「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一大段說的就是楊玉環進宮之後受寵,而李隆基沉迷聲色,此後又寫楊玉環如何受寵,家族如何因此而得勢,導致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情況。】

眾人驚訝。

竟有這般效果嗎?

如今誰家不想生個男孩子,竟因為一個受寵的妃子就改變了大家的心意,這實在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那得是有多受寵啊!

然而只有那些平日裡擅詩書,擅論說的文人們才明白這詩句的高明之處。

事實不一定是事實,但接近事實便可被人認為是事實,重點是要讓看的人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這便是幕中女子曾經說過的白居易的「為君為民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

【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大概從父系社會開始就有了,但是真正開始明顯是在周朝,孔子創立儒家,提出嚴格的等級制度,到了秦朝時期國家用法治替禮治,這種情況有所好轉,在立法中有許多男女平等的條例,但是後來經歷漢朝,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三綱五常」的思想就開始深入人心,尤其是其中一條「夫為婦綱」就是典型的代表,此後這樣的思想有波動也有少數人的反抗,但是基本上是持續了兩千年難以動搖。】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似乎有點懂了幕中女子的意思,她似乎並不是在反對儒家。

她是站在女子的角度在反對其中的一些思想。

但三綱五常有何不妥嗎?那不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