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第1/2页)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連李白也覺得幕中女子這說法稀奇。

幕中女子講了也這麼些文人了,有幾個沒有壯志未酬的?

若是不知如何解釋時,都往這上面靠,應當確實能蒙對一些。

不過像白居易這些詩,又不是什麼詰屈聱牙的古文,倒也不必如此。

【但是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也不要每個詩人都寫壯志未酬啊,你得了解這個詩人是不是有這樣的困擾,有了大前提再這麼寫,像晏殊,太平宰相,可以說是一生順遂,雖然也曾經被貶官,但跟壯志未酬基本搭不上邊。】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眾人再一次心中艷羨。

晏相啊,真是上天的好運都給了他一個人啊!

「晏相如此順遂,但是為何晏相的詞還是多有傷感呢?」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眾人腦中如閃電劈過。

是啊,可見一個人的詩詞也並不全然與經歷相關嘛。

幕中女子什麼時候能分析分析晏相的詞呢?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又是「猿啼」,又是「何苦」的,每一句都在告訴讀者,寶寶不高興了。「而詩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換句話來說,給我們的想像空間很大,所以白居易不高興什麼?他人已經沒了,這還不是由著看的人說?我們只別忘了大的情感傾向就可以了。】

話糙理不糙。

人都沒了,解釋都是後人在說。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對於前人詩文的爭議。

這看似是件很苦惱的事情,但將一篇完全不熟悉的詩文賦予自己理解的意義,這本身就是一件樂事,故而也就沒什麼可苦惱的了。

能與古人共鳴,他們感到榮幸。

不能理解,也不過是他們提升過程中的一道坎。

邁過去了便就又到另一個層次了。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這首詩可能最難理解的就是這最後的兩句,因為這裡涉及到實詞的解釋,堪,圖障,這些都需要積累,有時候解釋不出來就不要解釋,直接猜,或者寫白居易的思想感情,假如說這道題的總分是五分,這一句你忽略過去,其他的對了頂多扣兩分,對於一個古詩鑑賞來說要求就不要太高了,但一般來說你知道了整首詩的傾向之後還能在選擇題和注釋中找到怎麼解釋這兩句的線索,也是能幫助理解的。】

眾人這時才反應過來,幕中女子似乎是在教人答題?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二人也是考科舉過來的,都曾自己押題,解題。

但他們所考時政策論,倒是沒考過這古人詩文,縱使有,也不過是引子罷了。

這些東西這般簡單,雖不是人人都懂,但到科舉這一步了還有人不知的,說出去怕是要讓人笑掉大牙的。

有真才實學的哪個不是飽讀詩書?

還有那堪,那圖障,很難理解嗎?

原以為幕中女子講這些是說給那些平民百姓,或是稚童的,沒想到竟是說給考生的。

許多人心中開始重新衡量自己對後世之人的想法了。

不過想著想著,卻又覺得不對,這幕中女子顯然就不簡單。

一個女子都能有這般博學,後世當也不會那般不堪才是。

只可惜,有些事情不是去想就能想明白的。

無解。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這個地方風景很好,只能畫成屏風,放在富貴人家的家中供他們欣賞。其中的諷刺意味是很強的,帶著對那些富貴人的滿滿的怨氣,這裡猜不出答案扣兩分也不冤,咱們就是說,古詩鑑賞多積累,然後盡力就行。】

眾人覺得這也不難啊。

她不是說了掌握大傾向就行了?

這裡提到貴人,白居易一向站在貧苦人家的立場與貴人對立,此處也那般解釋不就好了?

【這首詩的整體咱們也不用說了,細節也很清楚,讀得多了,那些猿啊、雁啊、苦啊、難的,隨便編編你就能寫篇鑑賞小作文了。】

【當然了,我說了這麼多,沒有任何權威,僅供參夸。】

此言一出,眾人無言。

果不其然,就是瞎編啊!

但這女子倒是坦蕩,沒說自詡權威來誆他們。

也虧得眾人聽得如此認真。

【白居易在忠州城東的山坡上種花,取名「東坡」,這也是蘇東坡名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