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這一年,元稹為他編訂了《白氏長慶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白氏長慶集》的作者是白居易,裡面都是他的詩文,長慶是年號,但是這詩集是元稹彙編的,其中的序言也是元稹寫的,不要搞混了。】

元稹驚喜地看了白居易一眼。

這事情是他先時就很想做的了。

白居易寫的那麼好的詩作,他自己也都已有初步劃分,元稹是很樂意幫他編訂詩集的。

而且這個序由他來寫也是極好。

【他在序言中對白居易做了簡單的介紹,他寫到兩人從一起登第一起做秘書省校書郎開始便時常以詩文贈答,後來他被遣江陵,白居易做翰林學士,兩人就開始了異地,緊接著白居易貶江州,他去通州,兩人之間的詩文唱答也還繼續著。】

兩人之間的感情好,不管身處何地,他們兩人都是對方的摯交好友。

但是維繫兩人這般關係的,便是這詩文唱答。

與旁的人不是不曾唱和,但與對方的是最多的,因為兩人的想法過於契合,除卻對古今詩文的理解,便是說些日常瑣事也覺十分有趣。

說起來兩人還是有些惆悵的,這樣雖然好,但是他們誰不是想著有機會就能夠一同出遊一同飲酒呢?

偏偏遇上這麼個好友,卻被那些奸佞害得久難見面。

如今可好了,他們所想要的日子,終於要來了吧。

【他們兩個的詩文就在這些地方流傳開來,並且逐漸擴大影響力,少年們 「遞相仿效,競作新詞。」元稹將他們的詩稱之為「元和詩」,一開始,白居易的那些《秦中吟》、《賀雨》、《諷喻》等等詩都沒什麼人知道,這二十來年間,「禁省、觀寺、郵堠、牆壁之上無不書。」傳播廣了,到處都是他們的詩,「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都不只是那些少年們喜歡了,而且模仿的人也很多,簡直是「處處皆是」,不僅如此,還有偽作,就是假借二人名頭去賺錢的。】

元稹嘆息。

「如今已然如此了。」

白居易的詩作影響力太大。

而江湖上但凡掛了給白樂天之名的,賣出的價錢也是更高的,若是詩集就更能賺取銀兩了。

原如此有名是好事,被人模仿也不是什麼大事,可那些人如此做,確實是埋沒的好詩也就罷了,若詩差了,寫的東西有違人倫,那是害了白居易。

如此,還不如他們自己編訂詩集,明白地告訴眾人樂天的詩是哪些。

【這裡很明確地說出了元和體詩的大體來歷以及成形的過程和影響力,兩人在元和詩壇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後來元稹又將其分類,此處的分類大概是用的我們之前說過的白居易自己做的分類,什麼諷喻、閒適、感傷詩,「諷諭之詩長於激,閒適之詩長於遣,感傷之詩長於切……」都有其界定。】

界定的好處便是能夠讓看白居易詩作的人更加了解白居易。

也能讓愛詩的人更好分辨那是否是白居易的作品。

至於學習模仿,白居易和元稹其實並不甚在意。

因為這不正是他們想要的嗎?

他們一直想要的就是眾人也能做到在詩歌中反應這世間的現實進而傳揚出去。

只是這冒名頂替倒也實在大可不必。

【白居易在洛陽的日子過得應該還算閒適,曾寫下《洛城東花下作》等作品,但是他卻並沒有能在這裡待多久,原因有可能是穆宗去世,敬宗即位,白居易熬了多少個皇帝了?別急,後面還有好幾個。】

李純傻眼。

好……好幾個?

他清楚白居易的,以他的年紀,出生時該是代宗。

如今到自己已經是第四任皇帝,後面還有幾個?

這比聽到自己會被人害死還叫李純驚訝,為何會如此呢?

真就如幕中女子所言,一代不如一代?

若是那般,也難怪大唐會滅亡了。

【咱們數數,從唐代宗李豫開始,德宗李适、順宗李誦、憲宗李純、穆宗李恆、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白居易活了七十多歲,唐朝經歷九個皇帝,平均下來九年不到,加上他生前和死後的那幾年,滿打滿算這些個皇帝平均即位年限十年,這估計也是唐朝後期不穩的很大一個原因。】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已經是高壽的武則天眯了眯眼,有點不敢相信幕中女子所說的話。

平均不到九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