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眾人心中不約而同地發出一個聲音,這倒也是。

可是就因為這個就把王安石的第一給奪了,這未免太小題大做了。

狀元那是多少人能考的?

【不過依我看,這事可大可小,我覺得一般來說皇帝也不會有這么小氣,因為這樣的一點點小問題公私不分,當時應該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王安石倒霉地碰上了不高興的最終考核官,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一瞬間那些平日就嫉妒王安石的人心裡更不平衡了。

要不是這巨幕的出現,他可能就得不了如今的位置。

人都得公平,否則一定會引起旁人的不高興。

【值得一提的是,這麼一來,原本第四名的楊寘搖身一變變成了第一名,為什麼第四名和第一名互換呢,因為當時的二三名都已經有官職了,不能做狀元,於是楊寘就成了「連中三元」的神話,古代的科舉可比咱們高考、考研難多了,而連中三元更是難上加難,要在鄉試、貢試、殿試中都得第一,所以這個楊寘還是有點東西的。】

什麼!

那還是王安石當狀元好啊。

這楊寘本就是個有背景的,他哥哥是吏部侍郎楊察,楊察又是晏相的女婿,他平日裡本就有些趾高氣揚,若是讓他連中三元,那尾巴不得翹到天上去了?

都說文人傲氣,果真是一個比一個傲氣。

眾人完全沒把自己算在裡面,心說這世上如自己這般不傲的文人,不多了。

【不過這個事情在其他地方都沒有記載,王安石也沒有說過,可能是存疑的,但即便這事情沒有發生,王安石第四名,那也是很厲害的了。另外,《宋史》中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說的是王安石進士及第是因為歐陽修的提拔,一般我們認為這個可信度不大。】

歐陽修怔愣片刻。

他的提拔?他能做這種事?

別的不說,就這事情歐陽修一向知道輕重,他賞識的年輕人那般多,若是一個個的他都做主給他們安排,那他不成了結黨營私了?

官家是最討厭結黨營私的。

這《宋史》那不是害他?

【及第後,王安石就被授為淮南節度判官,正七品,其實還是不錯的,相當於是下基層歷練了,我們可以看到,古往今來但凡是有點成就的,其實都是下過基層的,你連民生都不了解,如何搞民生建設呢?紙上談兵,始終不行。】

清,乾隆年間。

這話深得乾隆的心,他早就想再次微服私訪了。

此次私訪就把重點放在書院和農民身上。

他相信幕中女子說的「少年強則國強」的話,還有這民生,都很要緊。

而他自己也能出去散散心。

【在公元1043年,慶曆三年,王安石回家鄉探親來到了金溪這個地方,他在這裡寫了一篇咱們都學過的文章《傷仲永》,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叫方仲永的神童,他無師自通,小時候提起筆就能寫詩,然後「父利其然也……不使學。」神童少見,所以稀奇,他父親就把他當賺錢工具,到處拜訪他人以圖利,不讓他學習。】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王安石怔了怔,他記得這方仲永。

很久以前他就聽說過對方的名聲,可是上次他去金溪時看過對方的詩。

誇大其詞罷了。

有些人或許是天生的聰慧,可怎抵得過不停進步的人。

就像幕中女子說的那樣,都是需要積累的。

他一個孩子,毫無積累,能寫出什麼好詩,說他的詩好,也不過是同他那般的孩子比。

也不是他瞧不起人,至少他去看時,已然無甚稀奇了。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後來王安石去到金溪,方仲永已經十二三歲了,王安石也覺得神童稀奇,便去拜訪求詩,但是王安石覺得他寫的詩差強人意,這次再去,已經是「泯然眾人矣」,跟普通人沒什麼差別了。】

王安石嘆息,跟他想得一樣。

人不能停滯不前,得打拼。

【為此,王安石得出了他的結論,他認為方仲永的才能「受之天也」,因為是天賦,所以比很多人都厲害,但是現在方仲永成為了一個普通人,是因為「其受於人者不至矣」,後天學習不夠。然後王安石又發出了靈魂拷問,像方仲永這樣天賦的人不學習尚且成為一個普通人,那本就天賦普通的人,若是還不學習會成什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