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原來是為了積累。

所以他這是為了體察明情?

倒是極少有像他這樣的,沒在皇帝面前露臉自己就做事去了。

也難怪這樣的人後來能成為宰相了。

【從他考中進士一直到公元1058年,嘉佑三年,十多年的時間裡,王安石一直在基層,其間有好幾次回京的機會他都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了,而且這些機會大多都是別人在舉薦他,我們現在站在上帝視角來看,感覺他呀,就一直憋著大招呢。】

歐陽修想起剛才女子說的自己舉薦他也被他給拒絕了不由得勾唇笑了笑。

這像是王安石能做得出來的事。

他這個人一旦打定了主意要做點什麼,那還真是誰都別想勸得住他。

或許這樣才是好的,若是他能被勸得住,這變法之事恐怕難以實施。

而積累也是好的。

另一邊,王安石也被憋著大招的話給逗樂了。

他可不認為自己有那本事。

在其位謀其事,順便積累罷了。

他還是比較認同白居易堅守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

但是白居易沒能成功,那是因為他不懂得讓步。

以退為進,方為正道。

想到這兒,王安石笑了笑。

評價他人的事倒是有不少理,那自己呢,自己怎麼失敗,又怎麼才能避免失敗?

【能像他這樣在基層干那麼多年又做很多時事的官員應該不少,但是著名的卻不多,蘇軾是其中一個,可又完全不一樣,我們要注意的是,王安石這裡是沒有壯志未酬的,或許在他變法失敗之後有,現在沒有,我們一會兒注意看看。】

唐,元和年間。

「還真是。」白居易道。

這個王安石,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啊。

明知前路難行,他就不走,先積攢力量等自己能走了才走。

他和元稹都錯了啊。

【古代文人多自詡清高,雖然大多追求名利,但個個喜歡的那都是淡泊名利的人,王安石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升官的機會,名聲也就慢慢地就起來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贊同,早知道當初他就該拒絕聖人徵召。

如此聖人定會更加珍視他。

此次也是一樣,他和杜甫進京,若是立即就答應聖人的要求,萬一聖人又像先時那般敷衍他們該如何是好?

那不是白白地浪費了時間?

他倒是可以和杜甫謀劃謀劃,假意看淡紅塵求道去。

左右聖人為了不讓世人寒心肯定不敢殺了他們。

想要他們為朝廷做事,總要給出誠意。

思及此,李白便跟杜甫說了自己的打算。

杜甫有些驚訝,完全沒想到這是李白能想出來的。

不是覺得李白想不到,而是他所熟知的李白是想做便做,不想做便不做,何時會去思考這些彎彎繞繞的東西?

但是他卻不得不承認,這樣才是對的。

於是杜甫點點頭,掩住心中的情緒,說道:「當真好主意。」

【他出任常州知州的時候,還和我們熟悉的一個人結識,那就是寫了《愛蓮說》的理學家周敦頤,周敦頤為什麼愛蓮花?因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那王安石不正是這樣的人嗎?】

這話幕中女子不知提到多少次了。

但是像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王安石確實也能算作其中一個。

便是那些不喜王安石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此事。

【當時的王安石有一個觀點,現在看來那也是相當嚇人的,他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好傢夥,這思想真的很超前,但是在那個時候這樣的觀點怎麼可能實現,當時的那些富人估計都沒把他這話當回事,要不然他怕是活不到變法。】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被幕中女子肯定為王安石的頭號政敵的司馬光驚訝不已。

「他……他怎麼會有如此想法?」

這想法怎麼想那也是不對的啊。

窮人或許需要富起來,可富人憑什麼要白白地拿出自己的東西?

司馬光搖了搖頭,他果然是不能理解這個王安石的。

不只是司馬光不理解,許許多多的人都不能理解。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同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