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趙禎皺了皺眉,這個王安石倒是個知道審時度勢的人。

難道自己不答應他的改革,這新帝就敢答應?

怕不是那麼簡單的吧。

【第二年,趙禎重病而後駕崩,舉國悲痛,就連偏遠地區和遼國的人都為他悲傷,所以說其實他軟弱那是他的性格,跟他兒時母后代理國事分不開,整體來說,他還是個不錯的皇帝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對此蘇軾也是承認的,大概沒有什麼人比帝王更希望整個國家更好。

尤其是那般仁德的仁宗。

或許談為君之道是他太過逾矩。

但仁宗確實有些軟弱,然而人無完人,自己做不到完美,怎能要求他人盡善盡美。

現在想來,能得如此一個帝王,已經是大宋之幸了。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許多老臣也想起了官家小時候的事情。

拿回權力也不容易。

看來日後還是要儘量避免出現垂簾聽政的情況。

那樣或許對國事更好,但卻萬萬不能作為長久之計。

那是會影響帝王的。

【趙禎離世,趙曙即位,可能王安石是以為他的未來來了,但卻又一次令他失望了,當時有一個規定,說是舍人院不能申請刪改詔書中的文字,我不是很明白這個規矩的意思,就是不太明白為什麼有這規定,這個舍人院就是專門為皇帝起草詔書的地方,我猜測可能是說定了之後不能申請更改,類似於蓋棺定論的意思吧。】

趙禎就知道。

像王安石這般的改革,若是沒有巨幕的出現,他也是不敢答應的。

這王安石不管碰上哪個帝王只怕都要失望。

不過他倒是想知道那後面的宋神宗是怎麼回事,王安石變法又是為什麼能開始的?

這詔令之事不改他也覺得沒什麼問題啊。

朝令夕改,那豈不失了威信?

【這兒大家可以下來查一下,在宋代,詔書的出台程序往往是皇帝口述,中書舍人起草,中書舍人內部審核,然後傳到門下省審核,再給門下省宰相審核,最後給尚書省執行,實在不行了還有台諫彈劾,這麼多道工序,是種種制衡,但是其中可運作的空間也很多。】

嗯?

趙禎心中一凜,如此工序,還有運作空間。

是他以為的那個運作空間嗎?

他們是怎麼敢的?

這也不怪他驚奇,因為這其中若真有徇私枉法之人,那涉及的可不就只是一兩個人而已了!

【重點就是在這後面,王安石覺得這樣不妥,他認為如果不能申請刪改,那麼舍人院就不能盡到他們的職責,只能是那些執政大臣說什麼就是什麼,讓自己的人怎麼寫就怎麼寫,到最後軟弱的人不敢說話,強硬的可以借皇帝的命令製造命令,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加一個字減一個字那都不一樣,若是刻意在詔書上曲解皇帝的命令,傳下去達到的效果就又不一樣了,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如果不是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看清楚王安石的態度就行了。】

那可不是嗎?

曲解他的意思,若是傳出的命令不同,到時候怪罪下去只會說舍人院辦事有差。

那些人就能逃脫罪責了。

這道理趙禎不是不懂,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真有人敢這麼做,他們是怎麼敢的?

趙禎再一想幕中女子這些天說的事情。

許多時候,朝廷出現紛亂,那都是因為帝王明知不妥,卻因輕視而放任自流,他不能再這樣了,不能給那些人鑽空子的機會。

【王安石說這樣的話不是明擺著認為執政大臣會徇私枉法嗎?如果沒有,執政大臣聽了這樣的話會不高興,如果有,那王安石就更是得罪人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好官還真是難做!」李白感嘆。

若是他自己,恐怕也是如同王安石一樣,就算是得罪人也是要說的。

但他覺得他怕是也不會這樣直接說,而是把想說的話放到詩文之中。

如此一想,那白居易的法子倒是好。

杜甫頻頻點頭。

他想他之所以仕途不順,恐怕也跟王安石這樣直諫的性子相關吧。

可是若是不說出來,如此演變下去,那還得了?

【這時候宋英宗剛剛登上皇位,肯定不可能為了王安石得罪執政大臣,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