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頁 (第1/2页)

爭來爭去,若是大宋都沒了,那就算是爭贏了還有什麼意思?

【然而好好的一副牌給到了趙佶手裡,趙佶愣是沒有半點牌技,他自己沒有牌技算了,請的幾個幫手個個都不是什麼好的,趙佶時期親小人遠賢臣徹底將北宋帶入了深淵。】

1107年,大觀元年。

趙佶這段時間的眉頭都沒有舒展過。

他越是聽幕中女子的話,越是覺得自己的情況不容樂觀。

如今朝堂中各種聲音,吵得不可開交,雖然他也知道大家都是不想大宋出什麼事的,但是吵來吵去實在是讓人心煩。

他想將這些事情全部交給其他人去做,可是看來看去沒什麼靠譜的人。

趙佶嘆息一聲,他信任的幾人都是不成事的,想要交點大事給他們做,可一個個地都什麼抱恙,這是躲著他呢,還當他不知道。

沒有一點擔當,算是他看錯了。

但趙佶頓了頓,突然反應過來。

這個親小人,不會就是他信任的那幾人吧。

先時他也這般想過,他也試探了,可是幾人都表現得很正常,他讓人去查探也都沒什麼問題。

但是如今再一細想,似乎處處都是問題。

【我們形容一下這幾個人,就是趙佶在打牌的時候他根本打不來,很隨意,於是請人幫自己打,他就在一旁玩遊戲、嗑瓜子、喝茶、刷小視頻……而這幾個人呢,幫他打牌也是亂打,時不時地揣點籌碼在自己兜里或是欺負一下站在旁邊真正想幫趙佶贏牌的人,全然不顧牌局,但這幾個人不是一無是處,他們有的人很會陪玩,有的人瓜子剝得好,有的人工夫茶一流,有的人很會找小視頻……然後整個牌局就在趙佶快樂的日子裡走向了結局。】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聽到這例子還反應了一瞬。

說得倒是十分貼切。

蔡京、童貫那些人個個也都是真本事的,只是從不用在正道上。

聽聞米芾還是蔡京和蔡卞的書法都比他好,由此可見一斑了。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什麼是牌?什麼又是牌局?

想來與下棋類似?

這個例子舉得……很沒有水平,趙佶想。

但是他卻看懂了,看得很明白。

自己打牌,而那幾個陪著自己的人,是和自己一起談論書法的,是和自己一起畫畫的,是和自己一起玩樂的,自己什麼事都交給他們,他們卻只顧討好自己,並不好好做事,還要從中謀利。

他們最近為何要躲著自己,那是因為幕中女子要揭露他們的真面目了。

為何他查不到這些人做的那些事,那是因為自己找的人都是被他們買通的人。

一定就是如此。

可是這幕中女子,這幕中女子為何就不好好地說清楚呢?

【看著這幾代更替,放到整個歷史長河中也算比較正常,然而,這其中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首先宋英宗只幹了幾年,他自己自顧不暇,根本沒有時間精力搞改革的事情,而他的兒子宋神宗是個有能力有野心的,一來就起用王安石等人,但是這時候他有個強勁的反對者,那就是高滔滔,不僅有高滔滔,還有高滔滔的婆婆,也就是宋仁宗的老婆曹皇后、宋神宗時的太皇太后,她也反對,你想兩屆冠軍都反對,這真的很難搞。】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說起曹皇后,趙禎的手不自覺地抓緊了椅子的扶手。

果不其然,她是有野心的。

她曹氏一族家大業大,而且手中掌握了不少的權力,這怪不得自己忌憚。

趙禎想,還好自己長了個心眼,事實證明自己也沒有想錯。

看她這不就是在干政了嗎?

本來那高滔滔就是個厲害的,再加上她,怪不得王安石變法會失敗了。

【如果是臣子反對,宋神宗還能強硬一點,以權壓人,可是自己的媽和自己名義上的奶奶都反對,宋神宗只能想別的法子,除了這兩位,還有司馬光等人形成了難以撼動的反對派。】

司馬光也開始思考自己之後到底該怎麼做。

他心中還想著幕中女子所說的自己是王安石最大的政敵。

目前看來,王安石是個很不錯的人啊,即便他提出的措施不太好,但想來也是為國利民的,自己如何會極力反對呢?

很快,幕中女子提到了此事。

【關於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